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元乾的《沁園春(紹興丁巳五月六夜,夢與一道人對歌數曲,遂成此詞)》
全文:
神水華池,汞鉛凝結,虎龍往來。
問子前午後,陽銷陰長,自然爐鼎,何用安排。
靈寶玄門,煙蘿真境,三日庚生兌戶開。
泥丸透,盡周天火候,平步仙階。
蓬萊。
直上瑤台。
看海變桑田飛暮埃。
念塵勞良苦,流光易度,明珠難得,白骨成堆。
位極人臣,功高今古,總蹈危機吞禍胎。
爭知我,辦青鞋布襪,雁盪天台。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靈寶
(1).指寶精養神的道教修真之法。《漢武帝內傳》:“行益易者,謂常思靈寶也。靈者,神也;寶者,精也。”
(2).經壇。《剪燈餘話·秋夕訪琵琶亭記》:“於 虎丘 靜處建壇,請道士 鶴林 周玄初 設靈寶鍊度三晝夜。”
(3).香炷名。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三折:“妙洞真香,靈寶惠香,朝三界香。”
(4).寶刀名。《太平御覽》卷三四六引《典論》:“ 魏 太子 丕 造百辟寶刀三,其一長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兩,文似靈龜,名曰靈寶。”
(5).寶劍名。 晉 張協 《七命》:“若其靈寶,則舒辟無方,為奇鋒異模。”
(6).珍寶。 明 吳承恩 《壽熙台潘公八袠序》:“絶巘之松,霜霰凌之,不為棟樑,必孕靈寶。”
(7).道教經名。即《靈寶經》。《雲笈七籤》卷三:“ 燧人氏 得斯經造火,變生為熟,乃《靈寶》之功也。” 清 顧之珽 《以羅浮竹葉符贈厲樊榭》詩:“ 稚川 載《登涉》,引據按《靈寶》。”
玄門
(1).《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後因以“玄門”指道教。《魏書·禮志一》:“ 世宗 優遊在上,致意玄門,儒業文風,顧有未洽。” 後蜀 何光遠 《鑑戒錄·躭釋道》:“ 李德裕 相公性好玄門,往往冠褐,修 彭祖 房中之術,求 茅君 點化之功。”
(2).指佛教。 晉 慧遠 《三報論》:“推此以觀,則知有方外之賓,服膺妙法,洗心玄門。” 唐 劉孝孫 《游靈山寺》詩:“永懷筌了義,寂念啟玄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今生更復勤脩精進,直當超脫玄門,上證大覺。”
(3).指高深的境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劉尹 與 桓宣武 共聽講《禮記》, 桓 云:‘時有入心處,便覺咫尺玄門。’ 劉 曰:‘此未關至極,自是 金華殿 之語。’”
(4).天門。《漢書·陳湯傳》:“ 東萊郡 黑龍冬出,人以問 湯 。 湯 曰:‘是所謂玄門開,微行數出,出入不時,故龍以非時出也。’”
(5).墓門。 隋 《劉明暨妻梁氏墓誌》:“玄門將掩,勒記於斯。”
煙蘿
亦作“煙蘿”。1.草樹茂密,煙聚蘿纏,謂之“煙蘿”。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更説 謝公 南座好,煙蘿到地幾重陰。” 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璚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明 陳所聞 《駐馬聽·泛西湖》曲:“指點著六橋柳浪,三 竺 雲巒, 石屋 煙蘿。” 清 周準 《發硃砂庵經觀音岩登石人峰》詩:“俯身入煙蘿,欲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 唐 裴鉶 《傳奇·文簫》:“一斑與兩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數今逃盡,煙蘿得再還。” 周楞伽 輯註:“煙蘿,道家稱隱居修真的地方。” 宋 蘇舜欽 《離京後作》詩:“脫身離網罟,含笑入煙蘿。” 明 屠隆 《綵毫記·別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鎖,惆悵別煙蘿。” 康有為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無處著煙蘿。”
真境
道教之地。亦指仙境。 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之三:“暫因問俗到真境,便欲投誠依道源。” 宋 李彌遜 《渡橫溪》詩:“塵埃何處尋真境?試逐寒流認落花。”《宋史·樂志》:“ 蓬萊 邃館,金碧照三山,真境勝人間。”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詩之十三:“於世苦紛糾,睡鄉覓真境。”
三日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龍旂。”
張元乾名句,沁園春(紹興丁巳五月六夜,夢與一道人對歌數曲,遂成此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