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疑巨人出龍伯,揭竿來自崑崙巔

楊時假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時的《假山》

全文:
衡湘側南二千里,清淑之氣常蜿蜒。
丹沙玉石氣所感,融結萬狀非磨鐫。
窮源荒蹊異岱畎,不逢禹績輕棄捐。
苔封土蝕誰復問,嶙剛僵臥當市廛。
龜山老叟見之喜,鳩徒輦置羅前軒。
岧嶢孤峰露仙濱,屹若太華青摩天。
傾崖斷壑坐中見,蔥蒨似玉生雲煙。
初疑祖龍未死日,浮梁擬跨鹹池淵。
神號鬼怒驅不前,捶系刓磷成枅圈。
又疑巨人出龍伯,揭竿來自崑崙巔
連{聱耳換黽}合負雲濤翻,蓬壺簸蕩留平川。
繄予竟日倚欄檻,矯首便欲追靈仙。
尻輪神馬自足駕,已覺兩腋風泠然。
瓊台浮游與世隔,醉傲笑拊洪崖肩。
山間草木即靈餌,含英茹實資長年。
悠悠廣息變今古,坐看溟渤成桑田。

楊時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楊時又疑巨人出龍伯,揭竿來自崑崙巔書法作品欣賞
又疑巨人出龍伯,揭竿來自崑崙巔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巨人

(1)

(2) 傳說中的類人種,軀體巨大,力大無窮,威力和資質比人高超,但不如神仙

(3) 身材或個子異乎尋常的人

有一位身高七尺巨人的小人戲班子

(4) 具有超人的力量或資質的人

作為他那時的巨人之一

(5) 偉人;遠比別人卓越和傑出的人

龍伯

(1).指 龍伯國 的巨人。 唐 張說 《入海》詩之二:“ 龍伯 如人類,一釣兩鼇連。”《三國演義》第四六回:“至若 龍伯 、 海若 、 江妃 、 水母 ,長鯨千丈,天蜈九首,鬼怪異類,鹹集而有。”

(2).喻指漁者。 唐 李白 《大獵賦》:“龍伯釣其靈鼇, 任公 獲其巨魚。” 清 趙翼 《晚泊》詩:“遠火晚廻龍伯駕,荒蘆寒打雁奴更。”參見“ 龍伯國 ”。

揭竿

(1).舉竿;持竿。《莊子·庚桑楚》:“若規規然,若喪父母,揭竿而求諸海也。” 成玄英 疏:“似儋揭竿木,尋求大海,欲測深底,其可得乎!”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陳涉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回響,贏糧而景從。”

(2).特指武裝暴*動。《舊唐書·柳璨傳論》:“ 李氏 之失馭也……狐鳴鴟嘯,瓦解土崩。帶 河 礪岳之門,寂無 琨 逖 ;奮挺揭竿之類,唯効 敦 玄 。”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楊誠齋軍門》:“公嘗入陛見,其署篆者暴虐,激變營兵,亂軍 蒲大芳 揭竿而起。” 陳毅 《滿江紅·黃金海岸》詞:“獨立 非洲 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3).豎立旗竿。《野獲編·科場·旗竿》引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士子鄉會試得雋,郡縣始揭竿於門,懸捷旗。”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崑崙

亦作“崐侖2”。1.古代亦寫作“崑崙”。 崑崙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崑崙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以周流。” 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 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一說此指 崑崙山 。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溫水》:“闇中大戰,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 唐 張籍 《崑崙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並師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以去。”參見“ 崑崙奴 ”。

(6).特指 崑崙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雲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來傳受。” 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願公為 崑崙 。”參見“ 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註:“酒名。”參見“ 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雲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子欲不死修崑崙。”《雲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

(11).臍之別名。《黃庭內景經·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經紀山川,蹈騰 崑崙 ,排閶闔,淪天門。” 高誘 註:“ 崑崙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 陳毅 《崑崙山頌》詩:“ 崑崙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崑崙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參見“ 崑崙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崑崙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按,崑崙,同“ 崑崙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崑崙》。

(5).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崑崙。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崑崙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之地。《島夷志略》和《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於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行足股後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崑崙,跗陽。”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雄 《太玄·中》:“崑崙旁薄,思之貞也。” 司馬光 集註:“昆,音魂;侖,盧昆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崑崙,充滿天地。”

楊時名句,假山名句

詩詞推薦

又疑巨人出龍伯,揭竿來自崑崙巔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