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張邦兆留別韻原文
雲中聚首才三日,匹馬仍從代郡行。
仙棹不須嗟郭泰,使星何必卜君平。
王程不計三關遠,旅宿時看一劍橫。
再擬春風蘭省約,莫教寒卻舊詩盟。
詩詞問答
問:次張邦兆留別韻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次張邦兆留別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次張邦兆留別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雲中
(1).雲霄之中,高空。常用指傳說中的仙境。《楚辭·九歌·雲中君》:“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 王逸 註:“雲中,雲神所居也。”《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四·王子喬》:“ 王子喬 ,參駕白鹿雲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詞:“雲中鼓吹,游徧 蓬萊 。”
(2).高聳入雲的山上。喻塵世外。 宋 嚴參 《沁園春·自適》詞:“吾應有,雲中舊隱,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啟 《寓感》詩之十六:“ 蜀 琴有奇紋,本是枯桐枝……曾持薦 黃帝 ,雲中奏《鹹池》。”
(4).古郡名。原為 戰國 趙 地, 秦 時置郡,治所在 雲中縣 (今 內蒙古 托克托 東北)。 漢 代轄境較小。有時泛指邊關。《韓非子·喻老》:“故雖有 代 、 雲中 之樂,超然已無 趙 矣。”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要途問邊急,雜虜入 雲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備兵大同》詩之二:“知有 馮唐 論將略,不令 魏尚 久 雲中 。”
(5).古 雲夢澤 。《左傳·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濟 江 ,入於 雲中 。” 杜預 註:“入 雲夢澤 中。” 楊伯峻 註:“傳説 雲夢澤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雲夢 。”
聚首
猶碰頭;聚會。 宋 蘇舜欽 《詣匭疏》:“然民情洶洶,聚首橫議,鹹有憂悸之色。” 明 曹學佺 《八月朔日予返白下》詩:“此別紛紛難聚首,天涯那許夢魂閒?” 清 查禮 《八聲甘州》詞:“有幾番,天涯聚首;有幾番,彈淚別西東?” 清 吳樾 《與同志某君書》:“前在 獸居村 聚首一日夜,彼此各抒所見。” 冰心 《莊鴻的姊姊》:“他在 唐山 工業學校肄業,離家很遠,只有年假暑假,我們才能聚首。”
三日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龍旂。”
匹馬
一匹馬。後常指單身一人。《儀禮·覲禮》:“奉束帛,匹馬卓上,九馬隨之。”《後漢書·南匈奴傳論》:“龍駕帝服,鳴鐘傳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單于, 朔 、 易 無復匹馬之蹤,六十餘年矣。”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詩之三:“短衣匹馬隨 李廣 ,看射猛虎終殘年。” 宋 陸游 《訴衷情》詞:“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 梁州 。”《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如 匹馬捉狗頭, 顏卓然 單刀盟倭目。”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使星
《後漢書·李郃傳》:“ 和帝 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採風謡。使者二人當到 益 部,投 郃 候舍。時夏夕露坐…… 郃 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 益州 分野。’”後因稱使者為“使星”。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九:“稠疊多幽事,喧呼閲使星。” 清 趙翼 《樹齋述庵奉使秦郵扁舟往晤》詩:“難得兩使星,皆是我舊雨。”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君平
漢 高士 嚴遵 的字。隱居不仕,曾賣卜於 成都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南朝 宋 鮑照 《詠史》詩:“ 君平 獨寂寞,身世兩相棄。”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升沉應已定,不必問 君平 。” 宋 沉遼 《初創二山》詩:“得此化餘年,不問 君平 卜。” 宋 辛棄疾 《江神子》詞:“試把靈槎、歸路問 君平 。” 李光 《感事寄秋葉用原韻》:“侘傺君猶憐 正則 ,升沉我不問 君平 。”
王程
奉公命差遣的行程。 唐 岑參 《送江陵黎少府》詩:“王程不敢住,豈是愛 荊州 ?”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九:“ 珙 勃然作色曰:‘給事王程有限,不敢淹留。’俄而罷宴。” 清 宋琬 《舟中即事》詩之八:“鳥道王程速,猿啼鄉信疎。”
不計
不計較;不考慮
不計成本
不計個人得失
三關
(1).古代三個重要關隘的合稱。著名者有:(1) 上黨關 、 壺口關 、 石陘關 。約在今之 山西 東南部。《後漢書·馮衍傳上》:“夫 上黨 之地,有四塞之固,東帶三關,西為國蔽,奈何舉之以資彊敵?” 李賢 註:“三關,謂 上黨關 、 壺口關 、 石陘關 。”(2) 陽平關 (今 陝西 沔縣 西)、 江關 (今 四川 奉節 東)、 白水關 (今 四川 舊 昭化 西北)。《文選·乾寶〈晉紀總論〉》:“三關電掃, 劉禪 入臣。” 李善 註:“蜀有 陽平 、 江關 、 白水關 。”(3) 平靖關 、 武勝關 、 黃峴關 。在今 河南 信陽 南。《南齊書·州郡志下》:“ 泰始 中,立州於 義陽郡 。有三關之隘。”(4) 溢津關 、 瓦橋關 、 淤口關 。在今 河北 雄縣 、 霸縣 一帶。《新五代史·周世宗紀》“﹝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關 ,以為 霸州 。癸卯,取 瓦橋關 ,以為 雄州 ” 宋 徐無黨 註:“ 世宗 下三關, 瓦橋 、 益津 以建州及見, 淤口關 止置寨,故舊史、實録皆闕不書。”(5) 明 代以 雁門 、 寧武 、 偏頭 為外三關,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 、 紫荊 、 倒馬 為內三關,在今 河北 曲陽 之北。《明史·翟鵬傳》:“增游兵三支,分駐 雁門 、 寧武 、 偏頭 ……又於 宣 、 大 三關間,各設勁兵。”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三關者, 雁武 、 寧武 、 偏頭 也。在 太原 之北, 大同 之南。” 清 馮桂芬 《費樹臣飲馬長城圖小影序》:“ 曲陽 在 居庸 、 紫荊 、 倒馬 內三關之南,距 倒馬 百二十里。”
(2).指人體的三個重要部分,說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術訓》:“夫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夫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黃庭內景經·三關》:“三關之中精氣深,九微之內幽且陰。” 梁丘子 註:“據下文,口、手、足為三關。又 元陽子 以明堂、洞房、丹田為三關。”
(3).特指下丹田。《黃庭內景經·脾長》:“閉塞三關握固停。” 梁丘子 註:“臍下三寸為元關,亦曰三關,言固精護氣不妄施泄。”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農郡夫人降聖日修大醮詞》:“正身心於九室,撿神氣於三關。”《西遊記》第四一回:“須臾間,氣透三關,轉明堂,衝開孔竅,叫了一聲:‘師父啊!’”
(4).中醫學名詞。小兒指紋診斷法的三個部位,又稱三指關。即風關、氣關、命關。《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四診總括》:“四診總括:惟憑面色識因病,再向三關診熱寒。”註:“三關者,手虎口處風、氣、命三關也。”
旅宿
(1).旅途夜宿。 唐 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見寄》詩:“江城聞鼓角,旅宿復何如。” 唐 李商隱 《寒食行次冷泉驛》詩:“歸途仍近節,旅宿倍思家。” 宋 黃孝邁 《湘春夜月》詞:“念 楚 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書樵晉游詩》:“腳踏車六月渡 滹沱 ,旅宿愁聞子夜歌。”
(2).旅舍。 唐 張籍 《宿臨江驛》詩:“旅宿今已遠,此行殊未歸。”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蘭省
即蘭台。指秘書省。 唐 鄭谷 《次韻和禮部盧侍郎江上秋夕寓懷》:“夢歸蘭省寒星動,吟向莎洲宿鷺驚。” 宋 王禹偁 《酬高郵知軍蔣殿丞見寄》詩:“且眠錦帳趣蘭省,終掩雲關臥草堂。” 明 王世貞 《江上別楊都督瞻美子念道振諸君》詩:“蘭省羈難弟,柴門立老親。”參見“ 蘭臺 ”。
莫教
猶莫非。《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 吳教授 聽得外面聲音,不是別人,是我渾家和 錦兒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這裡?莫教也是鬼?”
詩盟
詩人的盟會。 宋 蘇軾 《答仲屯田次韻》:“秋來不見 渼陂 岑,千里詩盟忽重尋。” 宋 陸游 《詹仲信出示卜居詩佳甚作二絕句謝之》之一:“老來萬事慵開眼,獨喜詩盟不寂寥。”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次張邦兆留別韻原文_次張邦兆留別韻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