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幽居》
全文:
種菜三四畦,畜豚七八個,永言給賓祭,且複課慵惰。
霜清黃犢健,土潤小雨過,冬耕不可失,努力勿安臥。
參考注釋
種菜
種植蔬菜。《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 據 下邳 ” 裴松之 注引 晉 胡沖 《吳歷》:“ 備 時閉門,將人種蕪菁, 曹公 使人闚門。既去, 備 謂 張飛 、 關羽 曰:‘吾豈種菜者乎? 曹公 必有疑意,不可復留。’”後用以比喻示人無大志。 清 趙翼 《閒居效放翁體》詩:“愛閒偏是閒難耐,始悟英雄種菜忙。”
三四
(1).猶言再三再四。《北齊書·崔邏傳》:“握手殷勤,至於三四。”
(2).表示為數不多。 宋 歐陽修 《歸自謠》詞:“春艷艷,江上晚山三四點。”
七八
(1).七八成。表示將近達到某種極限。 宋 蘇軾 《與范子豐》詩之五:“夏田旱捐七八,鹽法更變,課入不登。”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二:“ 晁天咎 、 黃魯直 皆學 東坡 ,韻製得七八。”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可憐我也萬苦千辛度命咱,現如今心似油煠,肉似鉤搭,死是七八,那個提拔!”
(2).差不多;大概。 元 無名氏 《符金錠》第三折:“伺候著,七八丟下繡球兒來也。”《金*瓶*梅詞話》第五回:“還早些個,你自去賣一遭來,那廝七八也將來也。”《金*瓶*梅詞話》第五八回:“這咱晚,七八有二更,放了俺們去罷了。”
(3).七乘八,五十六。《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永言
長言;吟詠。《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孔 傳:“謂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 晉 何敬祖 《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援 靈均 以永言兮,繹 羲 文 之所指。”
賓祭
(1).謂招待貴賓和舉行大祭。《左傳·襄公十年》:“ 魯 有禘樂,賓祭用之。” 楊伯峻 註:“ 魯 用 周王 之禘樂,於享大賓及大祭時用之。” 宋 張載 《正蒙·樂器》:“采枲耳,議酒食,女子所以奉賓祭、厚君親者足矣。” 清 曾國藩 《歐陽氏姑婦節孝家傳》:“勤其力以率其妯娌,與其子姓傭奴,各有專職,土無寸曠,人無晷暇,俛拾仰取,賓祭有經。”
(2).設屍而祭。《逸周書·大匡》:“祈而不賓祭,服潄不制,車不雕飾。” 朱右曾 校釋:“賓,屍也。”
且復
猶言姑且再。《莊子·應帝王》:“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既非公家用,且復還其私。” 宋 陸游 《十月八日九日連夕雷雨》詩:“牽蘿且復補茅屋,飯豆何妨羹芋魁。” 明 劉基 《劉宗文菜窩遣興》詩:“且復擷其蔬,獨酌慰衰晚。”
慵惰
亦作“ 慵墮 ”。猶懶惰。 唐 韓愈 《合江亭》詩:“淹滯樂閒曠,勤苦勸慵惰。”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號告身》詩:“倚得聲名便慵墮,日高猶睡緑窗中。” 宋 蘇轍 《子瞻寄示岐陽十五碑》詩:“余雖謬學文,書字每慵墮。” 明 袁宗道 《讀陶淵明》:“疎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堪簿書。” 清 曹寅 《遊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之十五:“日長也覺安慵惰,不過長松大石間。”
陸游名句,幽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