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豐的《贈江宰彥通》
全文:
富沙耆舊江先生,方冊之中久聞名。
今識其子長安城,中年狀貌老典刑。
居官不翅冰玉清,未嘗一出清之聲。
臨事不翅水鑒明,未嘗一示明之形。
牛刀初割琴初鳴,市稀善獲鮮善烹。
江華百里農桑甿,陰受令尹生與成。
尚不能窺豈能評,兩部使者識理精。
循吏政出吾六經,一元動盪萬匯亨。
不以能稱乃真能,交章疾置聞朝廷。
明公歸重蓋如此,素履復修想俱偉。
立朝致主從今始,廊廟規摹寧出是。
貞觀三錢一斗米,房杜傳中無可紀。
事業文章非異軌,誰雲解此不解彼。
學詩反幾我開啟,生平方行詩之理。
游泳於詩未知爾,國風雅頌興賦比。
類發於情止於禮,六義同歸一宗旨。
包涵萬象無涯涘,騎驢覓驢殆忘己。
子歸反聽收初視,三百篇中參到髓。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包涵
(1) 包括,含有
無所不包涵
(2) 寬容,原諒。由於情有可原而寬恕某種過失、疏忽、失職或失敗——用作客套話
唱得不好,請多多包涵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無涯
無盡;無限
災禍無涯
騎驢覓驢
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景德傳燈錄·志公和尚大乘贊》:“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 宋 黃庭堅 《寄黃龍清老》詩:“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痴。” 明 高攀龍 《高子遺書·語》:“繇此觀之,人心明,即是天理,不可騎驢覓驢。”亦作“ 騎牛覓牛 ”。《景德傳燈錄·福州大安禪師》:“師即造於 百丈 ,禮而問曰:‘學人慾求識佛,何者即是?’ 百丈 曰:‘大似騎牛覓牛。’”
忘己
(1).忘了自己,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指不識不知,順乎自然的處世態度。《莊子·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2).不主觀,不自用。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二聖忘己,惟公是式,公亦無我,惟民是度。” 宋 蘇軾 《擬殿試策問》:“朕虛心忘己,以來眾言。”
曾豐名句,贈江宰彥通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