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佚名的《十二時/憶少年》
全文:
恢皇統,宵旰勤考,正朔同規。
留談經幄,來諫書帷。
稽古極文思。
尊耀魄、寶秩神祈。
禮從宜。
顯相協欽祗。
顥氣結華滋。
西成獻瑞,百穀滿京坻。
化無為。
斯萬卜年期。
隆昌運,大報同姬成,文武紹重熙。
歷朝缺典,自我親祠,容采炳葳蕤。
嘉能事、秀錯多儀。
太平時。
清風涵溥惠,浩露浹深慈。
群方昭泰,保定宅華夷。
擁靈禧。
萬葉累鴻基。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昌運
興隆的國運。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勑躬慙積素,復與昌運並。” 唐 韓愈 《賀皇帝即位表》:“伏維皇帝陛下,承列聖之丕績,當中興之昌運。” 宋 陸游 《謝梁右相啟》:“此蓋伏遇某官身扶昌運,手斡化鈞。” 明 王世貞 《<何大復集>序》:“所以削滌卑瑣,振頽習,扶昌運,開中興者,何物也?”
大報
(1).謂遍祭天神。《禮記·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也。” 鄭玄 註:“大,猶徧也。天之神,日為尊。” 南朝 宋 顏延之 《迎送神歌》:“告成大報,受釐元神。”《宋史·樂志七》:“大報於帝,盛德升聞。”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明王敦大報, 泰畤 禮神君。”
(2).指大型的報紙。 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上月十七日, 上海 確似曾拘捕數十人,但我並不詳知,此地的大報,也至今未曾登載。” 茅盾 《子夜》一:“底稿, 竹齋 在那裡擬。五家大報一齊登!”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重熙
舊時用以稱頌君主累世聖明。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至於帝皇,遂重熙而累盛。”《舊唐書·賈耽傳》:“ 太宗 繼明重熙,柔遠能邇。” 宋 王禹偁 《謝手詔別錄賜生辰國信表》:“伏念臣才非兼濟,運偶重熙。” 王闓運 《哀江南賦》:“蒸重熙以慈馭,祀二百而盂安。”
佚名名句,十二時/憶少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