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石介的《竹書筒二首》
全文:
截竹功何取,為筒妙可談。
長猶不盈尺,青若出於藍。
浮薄瓤皆去,嶔崟節獨堪。
誰言但空洞,自是貴包含。
虛受殊招損,多藏不類貪。
巾箱經謾五,謗牘篋空三。
淚有湘妃灑,書疑禹穴探。
質曾冒霜雪,價本擅東南。
隕籜遺輕粉,移根破凍風。
龍音終不死,鳳實尚餘甘。
仆陋我為貴,彫鎪彼合慚。
居常置幾桉,出或擊騑驂。
唱和友朋倦,提攜童僕諳。
純姿斥丹漆,美乾敵楩枏。
其直如周道,虛心學老耼。
吾徒正得用,詩筆戰方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虛受
(1).虛心接受。語本《易·鹹》:“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孔穎達 疏:“君子以虛受人者,君子法此《鹹》卦,下山上澤,故能空虛其懷,不自有實,受納於物,無所棄遺。” 南朝 梁 沉約 《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詩之二:“義重師匡,業貴虛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規諫》:“﹝ 張玄素 謂 太宗 曰:﹞臣觀自古已來,未有如 隋 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於上,臣弼違於下,豈至於此。” 宋 范仲淹 《從諫如流賦》:“所以明虛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雖濡首而何傷;補袞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謂無德才而接受官位。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尸祿。”
不類
(1).不善。《詩·大雅·瞻卬》:“不弔不祥,威儀不類。” 毛 傳:“類,善。” 孔穎達 疏:“威儀有不善。” 晉 劉琨 《勸進表》:“抗明威以攝不類,杖大順以肅宇內。”《舊唐書·德宗紀下》:“秉心匪彝,自底不類。兇狡成性,扇構多端。”
(2).作自謙之詞,猶不肖。《書·太甲中》:“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底不類。” 蔡沉 集傳:“不類猶不肖也。” 明 何景明 《六子詩序》:“六子者皆當世之名士也,予以不類,得承契納,輔志勵益者多矣!”
(3).不同;不象。《逸周書·官人》:“言行不類,終始相悖,外內不合。” 唐 韓愈 《石鼓歌》:“辭嚴義密讀難完,字型不類隸與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水莽草》:“嗅之有異味,不類茶茗。” 郭沫若 《斷斷集·從典型說起--<豕蹄>的序文》:“這段故事既不類有心的揭發,也不類任意的調皮。”
(4).不及於,不包括。《管子·君臣下》:“其選賢遂材也,舉德以就列,不類無德;舉能以就官,不類無能。”
石介名句,竹書筒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