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極的《荊公墓》
全文:
誤把清標犯世紛,平生忠業自超群。
如何今代麒麟閣,只道詩名合策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今代
現代,今世。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詩:“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 宋 李覯 《袁州州學記》:“今代遭聖神,爾袁得聖君。” 宋 洪邁 《容齋三筆·監司待巡檢》:“觀此,則是使者與巡檢同驛而處,同席而食,至於步行送之登舟,今代未之見也。”
麒麟閣
漢 代閣名。在 未央宮 中。 漢宣帝 時曾圖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於閣上,以表揚其功績。封建時代多以畫像於“麒麟閣”表示卓越功勳和最高的榮譽。《三輔黃圖·閣》:“ 麒麟閣 , 蕭何 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漢書·蘇武傳》:“ 甘露 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圖畫其人於 麒麟閣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 武帝 獲麒麟時作此閣,圖畫其像於閣,遂以為名。” 唐 高適 《塞下曲》:“畫圖 麒麟閣 ,入朝 明光宮 。”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 麒麟閣 主竟不容我這督師元老附箇名兒不成。”亦省稱“ 麒閣 ”、“ 麒麟 ”。 唐 劉禕之 《酬鄭沁州》詩:“ 麒閣 一代良,熊軒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三:“功名圖 麒麟 ,戰骨當速朽。”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標名姓,圖像 麒麟 第一人。”
只道
只說;只以為。 宋 楊萬里 《秋雨嘆》詩:“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坭更深。”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料那人爭知我,如今病未愈,只道把他孤負。”《水滸傳》第二三回:“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避難。”
詩名
善於作詩的名聲。 唐 馮贄 《雲仙雜記·石斧欲砍斷詩手》:“ 杜甫 子 宗武 ,以詩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隨使並詩還之。 宗武 曰:‘斧,父斤也。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院聞之,曰:‘悞矣。欲子砍斷其手。此手若存,天下詩名又在 杜 家矣。。’” 金 元好問 《黃金行》:“人間不買詩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七八:“賴是搖鞭吟好句,流傳鄉里只詩名。”
策勛
見“ 策勛 ”。
亦作“ 策勛 ”。記功勳於策書之上。《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禮也。” 杜預 註:“既飲置爵,則書勳勞於策,言速紀有功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夏四月,大司馬 吳漢 自 蜀 還京師,於是大饗將士,班勞策勛。” 李賢 註:“其有功者,以策書紀其勛也。”《古詩源·木蘭詩》:“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彊。” 唐 劉禹錫 《平蔡州》詩之一:“策勛禮畢天下泰,猛士按劍看 常山 。” 明 唐順之 《詠俞虛江參將》詩之一:“此日渠魁當授首,策勛早見上麒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天子深居九重,如見策勛太易,必至好大喜功。”
曾極名句,荊公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