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利爭名醒處看,讀詩讀禮醉時聽

曾豐中都之嘉會門陳亦顏為堂日城南書院取韓文公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豐的《中都之嘉會門陳亦顏為堂日城南書院取韓文公》

全文:
寧開白眼視公卿,不要公卿眼借青。
爭利爭名醒處看,讀詩讀禮醉時聽

曾豐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曾豐爭利爭名醒處看,讀詩讀禮醉時聽書法作品欣賞
爭利爭名醒處看,讀詩讀禮醉時聽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爭利

(1).爭奪利益。《荀子·大略》:“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 王先謙 集解:“蚤與爪同。言仕亂世驕君,縱得小利,終喪其身。”《史記·魏世家》:“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慾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曷有憂貧而與賈豎爭利,戚窮而與凡瑣競達哉?” 任濤 鄭洪慶 《略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業單純追求利潤,採取壓低基數、擴大留成比例、亂攤亂擠成本等不正當手段與國家爭利。”

(2).爭取軍事優勢。多指爭占有利地形,爭取有利地位。《孫子·軍爭》:“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賈林 註:“行軍用師,必趨其利。遠近之勢,直以舉軍往爭其利,難以速至。”《史記·秦本紀》:“ 晉君 棄其軍,與 秦 爭利,還而馬騺。 繆公 與麾下馳追之。”《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 匈奴 不可擊也。”《三國志·魏志·袁尚傳》:“ 太祖 遂圍之,為塹,周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 配 ( 審配 )望而笑之,不出爭利。”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蓋 淮南 平,則 江 之北盡為戰地。進而爭利於舟楫之間,我之勁弓良馬有不得騁者矣。”

爭名

爭名望或爭名譽。《荀子·富國》:“布衣紃屨之士誠是,則雖在窮閻漏屋,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 王先謙 集解:“王公不能與之爭名,言名過王公也。” 唐 杜甫 《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詩:“爭名古豈然,關鍵歘不閉。”《文獻通考·經籍十九》:“然其序全用 杜牧 罪言,實無 宋公 一語,然則 歐公 殆不滿於 宋 名銜之著,固惡夫爭名,抑亦以自表異邪!”

讀禮

(1).學習禮節。《荀子·勸學》:“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楊倞 註:“禮,謂典禮之屬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而學校之所講,逢掖之所談,幾有若屠兒之禮佛,娼家之讀禮者,是可嘆也。”

(2).古人守喪在家,讀有關喪祭的禮書,因稱居喪為“讀禮”。語本《禮記·曲禮下》:“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 清 王士禛 《與汪苕文書》:“自 鄢陵 讀禮, 潁川 引疾……又何衰也。”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鯤溟侄》:“丙午余讀禮家居,姪亦奉諱南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臨去時,執著我的手,囑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讀禮。”

時聽

時人的視聽。 漢 蔡邕 《朱公叔謚議》:“懼禮廢日久,將詭時聽。” 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後序》:“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時聽,誇示後學。”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凡典雅之詩,皆不合時聽。”

曾豐名句,中都之嘉會門陳亦顏為堂日城南書院取韓文公名句

詩詞推薦

爭利爭名醒處看,讀詩讀禮醉時聽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