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袁燮的《贈蔣德言昆仲三首》
全文:
我生亦何幸,佳友在鄰牆。
道義共講貫,心親形跡忘。
邇來忽問闊,千里遙相望。
為別似未久,炎赫變飛霜。
歲月易因循,志士宜自強。
良心虞放逸,古人嚴范防。
及此閒暇日,書林擷其芳。
他年恢遠業,雲路觀騰驤。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良心
(1) 個人內心的是非感;對自己行為、意圖或性格的好壞的認識;同時具有一種做好人好事的責任感,常被認為能引起對於做壞事的內疚和悔恨
(2) 對道德行為主要原則的先天知識
放逸
(1).放縱逸樂。《逸周書·時訓》:「蜩不鳴,貴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釋:「放逸,放縱晏佚。」 清 王錫振 《<嬃砧課誦圖>序》:「日惴惴於悲思憂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2).豪放不羈。《南史·張充傳》:「言論放逸,一坐盡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於鵠》:「有詩甚工,長短間作,時出度外,縱橫放逸,而不陷於疎遠,且多警策。」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文三橋》:「意氣放逸,旁若無人。」
(3).離散;失散。《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忽遷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飛揚。」 北齊 劉晝 《新論·防欲》:「人有牛馬放逸不歸,必知收之。」 宋 曾鞏 《<陳書目錄>序》:「世統數更,史事放逸。」 明 李東陽 《<嘉興府志>序》:「 東漢 以降,記載日益繁,而放逸磨滅,不可勝計。」
(4).佛教謂不守佛門規矩。 唐 白居易 《東都聖善寺缽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記》:「大師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載,而身相長大,面相端嚴,心不放逸,口無戲論。」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范防
猶防範。《宋史·孝義傳序》:「冠冕百行莫大於孝,范防百為莫大於義。」 明 宋濂 《鄭彥宏墓版文》:「 彥宏 凝慤而夷沖,其與物交,范防至密,諳練甚精。」
袁燮名句,贈蔣德言昆仲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