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賀鑄的《同王克慎宿清涼寺兼示和上人孫安之》
全文:
六代風流不可尋,石頭勝概古猶今。
疏鍾答響江山迥,啼鳥忘形松竹深。
借問白雲誰卜築。
擬要明月共登臨。
終投逸少興公社,蔬粥麻*衣事道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雲門》, 堯 作《鹹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註:“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台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色*情特點或色*情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石頭
(1) 大小、形狀不定的礦物質凝結物;岩石
滾下山的石頭
(2) 石頭城,今之南京
勝概
非常好的風景或環境
賀鑄名句,同王克慎宿清涼寺兼示和上人孫安之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