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柴元彪的《擊壤歌》
全文:
擊壤歌,擊壤歌,仰觀俯察如吾何。
西海摩月鏡,東海弄日珠。
一聲長嘯天地老,請君聽我歌何如。
君不見丹溪牧羊兒,服苓餐松入金華。
又不見武陵捕魚者,艤舟綠岸訪桃花。
高人一去世運傾,或者附勢類飢鷹。
況是東方天未白,非雞之鳴蒼蠅聲。
朝集金張暮許史,蠛蠓鏡里寄死生。
犀渠象弧諧時好,干將鏌鋣埋豐城。
失固不足悲得亦不足驚。
秋花落後春花發,世間何物無枯榮。
十年漂泊到如今,一窮殆盡猿投林。
平生舒捲雲無心,儀舌縱存甘喑喑。
噫吁嘻!豪花靴,青兕裘,一談笑頃即花侯。
後魚才得泣前魚,予之非恩奪非讎。
眼前富貴須看法和,吾將老矣行且休。
休休休,俯視八尺軀,滄海渺一粟。
憶昔垂九齡,牽衣覓李栗。
回頭華發何蕭蕭,百年光陰如轉燭。
乃歌曰:不編茅兮住白雲,不脫蓑兮臥黃犢。
仰天拊缶兮呼烏烏,手持鴟夷兮薦醽醁。
乃賡載歌曰:招夷齊兮採薇,拉園綺兮茹芝。
折簡子陵兮羊裘披,移文靈均兮佩瓊枝。
敢問諸君若處廟廊時,食前方丈、侍妾數百得志為之而弗為。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載歌
猶歌唱。 清 秦道然 《湖上閒居友人適至》詩:“載歌《伐木》章,真氣滿戶牖。”
夷齊
伯夷 和 叔齊 的並稱。《孔叢子·陳士義》:“ 夷 齊 無欲,雖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園吟》:“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 夷 齊 事高潔。” 廖仲愷 《有感》詩:“扣馬 夷 齊 思止暴,亡羊 臧 谷 共傷時。”參見“ 夷叔 ”。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園綺
“ 商山 四皓”中的 東園公 和 綺里季 的並稱。《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臣重自省揆,德非 園 綺 而蒙安車之榮。”《晉書·賀循傳》:“ 燭之武 乘縋以入 秦 , 園 綺 彈冠而匡 漢 ,豈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 宋 司馬光 《又和六日四老會》詩:“聊附 鄒 枚 客,敢希 園 綺 賢?” 清 顧炎武 《關中雜詩》:“尚留 園 綺 跡,終古重山阿。”參見“ 商山四皓 ”。
柴元彪名句,擊壤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