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真德秀的《長沙新第呈諸學士》
全文:
莫清彼瀟江,莫峻彼衡岳。
澄光挾秀氣,日夜相回薄。
月吸珠含胎,虹貫玉生璞。
子方有苗裔,溫然粹而愨。
一童與三何,雙鳳兩鸑鷟。
奮身辭草萊,正論吐諤諤。
彤庭拜恩歸,天香尚盈握。
良才國之寶,一見我心樂。
平生功名會,萬里初著腳。
永肩致主念,更勉經世學。
錙銖分義利,毫縷辨純駁。
相期激清風,與俗洗氛濁。
誰歟指其南,是邦有先覺。
參考注釋
錙銖
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
奈何取之盡錙銖。——唐· 杜牧《阿房宮賦》
分義
(1).謂遵守名分,為所宜為。《荀子·強國》:“禮樂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 楊倞 註:“分,謂上下有分;義,謂各得其宜。” 唐 元稹 《胡證授定遠將軍制》:“爾等率其屬部,分義甚明,皆吾勞臣。” 明 張居正 《考滿辭免恩命疏》:“伏望皇上,俯鑒愚誠,收回成命,俾臣得安分義,勉效馳驅。”
(2).情分;情義。《北齊書·司馬子如傳》:“ 子如 少機警,有口辯,好交遊豪傑,與 高祖 相結託,分義甚深。”《北史·楊愔傳》:“撫養孤幼,慈旨溫顏,鹹出仁厚。重分義,輕貨財,前後賜與,多散之親族。” 宋 司馬光 《又謝龐參政啟》:“道同志合,出處如壹,分義之美,近古所希。” 元 無名氏 《契約文字》第四折:“他是個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須有才智,外人行白打了猶當罪,可不俺關親人絶分義。”
真德秀名句,長沙新第呈諸學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