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葛長庚的《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
全文:
倚危亭。
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
念柳外青鸞去後,洞中白鶴歸來,恍然暗驚。
吾家渺在瑤京。
夜月一簾花影,春風十里松鳴。
奈昨夢、前塵漸隨流水,鳳簫歌杳,水長天遠,那堪片片飛霞弄晚,絲絲細雨籠晴。
正消凝,子規又啼數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青鸞
(1).古代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多為神仙坐騎。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賚乾魚啟》:“文鰩夜觸,翼似青鸞。” 唐 李白 《鳳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 王琦 注引《藝文類聚》:“《決疑註》曰:……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二折:“跟著我騎白鶴,上青霄;跨青鸞,遠市朝。” 清 陳珮 《哭程夫人》詩:“忽駕青鸞返碧虛,瓊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鳥。借指傳送信息的使者。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廢寢忘餐思想徧。賴有青鸞,不必憑魚雁。” 清 納蘭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詞:“青鸞杳,碧天雲海音絶。”
(3).相傳 罽賓王 於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飾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見《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後因以“青鸞”借指鏡。 閩 徐夤 《上陽宮詞》:“妝臺塵暗青鸞掩,宮樹月明黃鳥啼。” 明 湯三江 《題唐玄宗還宮感舊·雙調夜行船序》套曲:“侍兒扶傍粧臺,懶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常如見故人。”
(4).亦作“ 青鑾 ”。鑾鈴。天子之車衡上有鸞,鸞口銜鈴,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車駕。 南朝 齊武帝 《耕藉詔》:“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婦自悲賦》:“侍青鑾以雲聳,夾丹輦以霞飛。”
(5).指女子。 唐 王昌齡 《蕭駙馬宅花燭》詩:“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蘭花》詞:“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 明 楊珽 《龍膏記·錯媾》:“偷看,分明舊識青鸞,卻做雙棲新燕。”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二十八日生歸,見惟空室,悵悢若失,乃為詩曰:‘靈瑣知何處,青鸞杳不回。’”
去後
以後。 明 朱權 《荊釵記·啟媒》:“昨聞故人 王景春 之子,堂試魁名,去後必有好處。”《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世人只知眼前貴賤,那知去後的日長日短。”
中白
半白。《晉書·慕容儁載記》:“自 曄 亡以來,孤鬚髮中白。”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恍然
(1).猶忽然。 三國 魏 阮籍 《達莊論》:“恍然而止,忽然而休。”
(2).猛然領悟貌。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者。”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天下之從事於舉業者,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而思改其所為。” 魯迅 《彷徨·肥皂》:“‘喔!今天十六?’ 四銘 恍然的說。”
(3).模糊不清;茫然。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達 既昇之,意識恍然,不復見家人屋及所乘轝。” 宋 陳師道 《次韻寄答晁無咎》:“往事不回如過雨,醉夢恍然忘惡語。” 明 邵璨 《香囊記·趕散》:“心酸痛,念我姑,神魂茫然失舉措。”
(4).仿佛。 宋 韓駒 《題畫太一真人》詩:“恍然坐我水仙府,蒼煙萬頃波粼粼。” 明 歸有光 《詹仰之墓志銘》:“予與之談 秀甫 之為人,恍然如生,相與為淚下。” 明 方孝孺 《書<黃鶴樓卷>後》:“展卷而臥閲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
葛長庚名句,八六子(戲改秦少游詞)名句
名句推薦
因餘梁益獨隅負,恃天險敢天心違
錢鍾書《剝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