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醲造禮義,偷薄生誇毗

呂陶再和胡右丞視學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再和胡右丞視學》

全文:
士有幸不幸,所逢皆一時。
道隆學自正,文敝俗亦衰。
匪惟古今異,況復好惡隨。
觀詩不觀政,爭議毓與基。
窮經不窮法,區區論桓僖。
必得大匠誨,然後圓中規。
譬欲考躔度,亦先由渾儀。
所以君子教,眾材無棄遺。
公來鎮西州,為民張四維。
且曰化未孚,執咎歸之誰。
醇醲造禮義,偷薄生誇毗
予其本庠序,動以經為師。
善道易牖進,應和如塤篪。
自此石室生,處躬無匪彝。
勤誠戒挑達,美頌讚緝熙。
屢聞講鼓集,不見儒冠攲。
遠或千里至,篋笥相攜持。
公堂坐無地,布滿東西垂。
學殖務栽培,心茅悉芟夷。
前瞻數仞牆,競欲趨公扉。
謂公富經術,執卷將問逵。
誦公勤學篇,華柔鄙玄暉。
杏壇乘春風,一日千萬枝。
昔公長烏台,奏囊成殿帷。
藥石盡晦密,世人罕聞知。
今公倡儒教,群情革其非。
道勝逢大壯,文明契重離。
繼有巨篇作,拜貺如受龜。
鹹韶奏清廟,音中爽與蕤。
琳琅聚寶肆,亘夜騰晶輝。
蛙鼓畏不鳴,鼠璞羞路岐。
信矣蜀政美,聲聞已四馳。
海宇翹首望,天高終聽卑。
行聞十行詔,匪朝促公歸。
雖欲在泮飲,盛事安可期。

呂陶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醇醲

亦作“ 醇濃 ”。1.酒味濃厚甘美。 漢 焦贛 《易林·艮之謙》:“黍稷醇醲,敬奉山宗。” 宋 蘇軾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囑戲用其韻答之》:“惟思近醇醲,未敢窺璨瑳。”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阿**蓉,阿**蓉,產海西,來海東。不知何國香風過,醉我士女如醇醲。”

(2).喻富貴尊榮。 明 徐渭 《涉江賦》序:“然合前賦而觀之,誠見其嗜醇醲而姑言寂寞也。”

(3).風氣淳樸敦厚。 晉 左思 《魏都賦》:“不鬻邪而豫賈,著馴風之醇醲。”《舊唐書·儒學傳序》:“ 高宗 嗣位,政教漸衰,薄於儒術,尤重文吏。於是醇醲日去,華競日彰,猶火銷膏而莫之覺。”

(4).謂氣味、滋味、韻味等純正濃厚。 宋 文同 《讀淵明集》詩:“文章簡要惟華袞,滋味醇醲是太羹。”《春風》1981年第4期:“正因為這朵花在 關東 的土地上長大的,它才散發著那么醇濃的土香吧?”《北京晚報》1982.4.23:“她的演唱韻味醇濃。”

禮義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禮節儀式即為禮,合於這些的做法即為義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偷薄

澆薄;不敦厚。《後漢書·廉范傳》:“ 建初 中,遷 蜀郡 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 范 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説。”《新唐書·韓琬傳》:“ 貞觀 、 永徽 之間,農不勸而耕者眾,法施而犯者寡,俗不偷薄,器不行窳。” 清 薛福成 《庸庵筆記·史料三·庸閒齋筆記褒貶未允》:“嗚呼!世風之偷薄久矣。”

媮薄:澆薄,浮薄。《漢書·刑法志》:“媮薄之政,自是滋矣。” 唐 陳子昂 《為義興公陳請終喪第二表》:“臣聞時方媮薄,勸人以孝;時方趨競,勸人有禮。” 宋 司馬光 《論以公使酒食遺人刑名狀》:“臣恐忠厚之俗益衰,媮薄之風遂長,百司庶尹無所措其手足。” 章炳麟 《五朝學》:“濟 江 而東,民有甘節,清劭中倫,無曩時中原媮薄之德。”

誇毗

以諂諛、卑屈取媚於人。《詩·大雅·板》:“天之方懠,無為誇毗。” 毛 傳:“誇毗,體柔人也。” 朱熹 集傳:“夸,大;毗,附也。小人之於人,不以大言夸之,則以諛言毗之也。”《後漢書·崔駰傳》:“夫君子非不欲仕也,恥誇毗以求舉。” 李賢 註:“誇毗,謂佞人足恭,善為進退。”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三:“如何誇毗子,作色懷驕腸。” 宋 梅堯臣 《張斯立遂州司理》詩:“去勿藉芳草,世俗多誇毗。” 梁啓超 《變法通議》:“誇毗成風,憚於興作,但求免過,不求有功。”

諂媚阿諛。 唐 顧況 《擬古》詩之二:“任彼聲勢徒,得志方誇毗。”參見“ 誇毗 ”。

呂陶名句,再和胡右丞視學名句

詩詞推薦

醇醲造禮義,偷薄生誇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