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病中不復問節序,四遇重陽,既不能登高,又》
全文:
四時變遷翻覆手,百卉於人亦何有?騷客顛詩亦狂酒,強惜黃花愛重九。
少年習氣似陶公,采採金英滿衣袖。
攜壺木末最關情,欹帽風前幾搔首。
饞吻偏憐粽栗香,新衣不管囊萸臭。
貪將節物趁遨頭,肯向賓筵稱病叟。
如今衰颯悟空華,現在去來飛電走。
登臨舊跡如夢斷,觴詠故人多骨朽。
百年長短隨隙駒,萬化陳新直篘狗。
不堪把玩堪一笑,安用歲時歌拊缶。
家人亦復探新篘,插花洗醆為翁壽。
蒲*團困坐眼慵開,莫把故情看老醜。
挽須兒女太痴生,更問今年有詩否。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習氣
不良的習慣或作風
官僚習氣
陶公
(1).指 晉 陶侃 。《晉書·陶侃傳》:“尚書 梅陶 與親人 曹識 書曰:‘ 陶公 機神明鑑似 魏武 ,忠順勤勞似 孔明 , 陸抗 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陶公 性檢厲,勤於事。” 唐 李商隱 《潭州》詩:“ 陶公 戰艦空灘雨, 賈傅 承塵破廟風。”
(2).指 陶安公 。傳說中的神仙。 漢 劉向 《列仙傳·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鑄冶師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 陶公 矍鑠呵赤電,回祿睢盱揚紫煙。”
(3).指 唐 陶沔 。 唐 開元 末, 陶沔 與 李白 、 孔巢父 、 韓準 、 裴政 、 張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徠山 下之 竹溪 ,日縱酒酣歌,時號“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詩:“ 陶公 有逸興,不與常人俱。築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題註:“《山東通志》: 半月臺 ,在舊 單縣 城東北隅,相傳 陶沔 所築。”
(4).指 晉 陶潛 。 南朝 梁 蕭統 《十二月啟·南呂八月》:“既傳 蘇子 之書,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詩:“恭陪竹林宴,留醉與 陶公 。” 明 高啟 《因病不飲》詩:“斯味 禹 所惡,攝生笑無功。從此便可止,賦詩繼 陶公 。”按, 陶潛 有《止酒》詩。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後,際易代之時,欲言難言,時時寄託,不獨《詠荊軻》一章也。”
采采
猶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齊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還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猶事事。《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孔 傳:“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為驗。”
(2).茂盛,眾多貌。《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傳:“采采,猶萋萋也。” 晉 陶潛 《榮木》詩:“采采榮木,結劐根於茲。”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習習和風起,采采彤劐雲浮。” 明 高啟 《菊鄰》詩:“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鮮新。”一說,燦燦青青、活鮮鮮貌。見 郭沫若 《讀〈隨園詩話〉札記》。
(3).華飾貌。《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傳:“采采,華飾也。” 明 唐寅 《題菊花》詩之一:“御袍采采 楊妃 醉,夜半扶歸挹露華。”
(4).形容美妙的樂聲。《文選·嵇康<琴賦>》:“英聲越發,采采粲粲。” 呂向 註:“采采粲粲,英聲貌。” 唐 孟郊 《清東曲》:“采采《清東曲》,明眸艷珪玉。”
金英
(1).金屬之精華。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干將 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 蕭子范 《七誘》:“收 苗山 之鋌,採 邪溪 之銅,既雲時吉,亦曰天中。金英內曜,銀精外通。”
(2).黃色的花。 唐 白居易 《玩迎春花贈楊郎中》詩:“金英翠蕚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3).特指菊花。 唐 裴夷直 《奉和大梁相公重九日軍中宴會之什》:“酒泛金英麗,詩通玉律清。” 宋 王禹偁 《池邊菊》詩:“未到重陽歸闕去,金英寂寞為誰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 遼 相 李儼 作《黃*菊賦》,獻其主 耶律弘基 。 弘基 作詩題其後以賜之云:‘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
(4).指菊花酒。 唐 方乾 《漳州陽亭言事寄於使君》詩:“ 謝守 登城對遠峯,金英泛泛滿金鐘。”
范成大名句,病中不復問節序,四遇重陽,既不能登高,又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少年習氣似陶公,采採金英滿衣袖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