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之道的《減字木蘭花》
全文:
笑中聲遠。
走向曲房花樹畔。
擁在尊前。
頓覺春溫卻夜寒。
願酬心滿。
只得教伊頻勸盞。
緩唱何妨。
貼體衫兒撲撲香。
參考注釋
貼體
(1).緊貼膚體。 南唐 馮延巳 《拋球樂》詞:“波搖梅蕊當心白,風入羅衣貼體寒。” 宋 歐陽修 《少年游》詞:“寒輕貼體風頭冷,忍拋棄、向秋光。”《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卻説 陳大郎 有了這珍珠衫兒,每日貼體穿著,便夜間脫下,也放在被窩中睡,寸步不離。”
(2).猶貼心。《禪真逸史》第七回:“這些念佛的女眾……你我互相告訴,有説媳婦不孝的,有講兒子不肖的;這個恨夫主不貼體,那個怨家道甚艱難。”《禪真後史》第十一回:“ 郁氏 道:‘……我死後,相公孤幃寂寞,獨枕淒涼,縱有使女們承值,終非貼體。’”
(3).方言。合身。《說岳全傳》第三五回:“那 施全 在旁,看他穿上一副就身貼體的黃金甲,橫勒絲蠻帶,翻身跳上了渾紅馬。”
撲撲
(1).盛貌。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詩:“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 清 王士禛 《復雨》詩:“今年稍稍宜雨暘,黍稷撲撲稱葉長。”
(2).象聲詞。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一折:“恰便是小鹿兒撲撲地撞我胸脯,火塊似烘烘燒我肺腑。” 清 姚鼐 《山行》詩:“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 峻青 《黎明的河邊》:“子*彈像蝗蟲似的在我們身邊撲撲的亂飛。”
(3).塵土堆積或飛揚貌。形容奔走勞頓。 張天翼 《“新生”》:“他那件重甸甸的中裝大衣,他那兩口重甸甸的小皮箱,都是灰撲撲的樣子。” 沉從文 《天安門前》:“成串的駱駝隊伍,從容不迫在灰塵撲撲的道路上前進。”
王之道名句,減字木蘭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