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永叔贈絹二十匹》
全文:
鳳皇拔羽覆鶉鶡,鶉鷃幸脫僵蒿蓬。
昔公處貧我同困,我無金玉可助公。
公今既貴我尚窘,公有縑帛周我窮。
古來朋儕義亦少,子貢不顧顏淵空。
復聞韓孟最相善,身仆道路哀妻僮。
生前曾未獲一飽,徒說吟響如秋蟲。
自驚此贈已過足,外可畢嫁內御冬。
況無杜甫海圖坼,天吳且免在褐躬。
瘦兒兩脛不赤凍,病婦十指休補縫。
廚中餒婢喜有望,服鮮棄垢必所蒙。
梁上君子切莫下,吾非陳寔何爾容。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公有
屬於兩人以上所共有或公家所有
縑帛
(1).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周禮·天官·典絲》“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興功之時” 漢 鄭玄 註:“時者若溫煖宜縑帛,清涼宜文繡。”《史記·滑稽列傳》:“數賜縑帛,檐揭而去。” 唐 韓愈 《許受韓弘物狀》:“ 韓弘 榮於寵賜,遂寄縑帛與臣。”
(2).作書寫用。《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故有刀筆鉛槧之説, 秦 漢 末用縑帛。” 清 周亮工 《與胡元潤書》:“ 王荊公 作字,未嘗輕用縑帛,獨於佛語用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 兩漢 學校發達,經學又極煩瑣,士人錄寫大量經傳師說,竹簡重,縑帛貴,很自然的需要一種代用品,紙就在這個需要下產生了。”
梅堯臣名句,永叔贈絹二十匹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