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謝伋的《靈岩寂庵辨才師有羅漢樹一株黎自台岳托根木》
全文:
台岳石為梁,苔滑水湍激。
應真所游處,林杪飛杖錫。
遂令山木閒,變現如所歷。
扶疏冠琪玉,不受霜雪滴。
當其含蕊時,知狀曾目擊。
端如尊者相,相呈鹹可覿。
掌合貌甚恭,頭光不加冪。
升高真躡虛,集菀聊憩寂。
枝棲過三宿,神通渺難測。
不於下成蹊,俗眼何曾識。
四皓共木奴,大槐蔭土國。
孰非夢幻閒,昧者徒自惑。
況此方廣徒,衲身豈人力,我有一瓣香,敬為千百億。
漂搖風雨中,此地何{副刂換左換亻}仄。
向來專一丘,不受山庭勒。
盤踞來藥寮,使我親封植。
清泉堪晚漱,甘露充朝食。
埽除有浮屠,高下宜降陟。
稽首達聲聞,應供毋難色。
參考注釋
埽除
(1).打掃;去除。《周禮·夏官·隸仆》:“隸僕掌五寢之埽除糞灑之事。”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韭》:“正月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葉。”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衰根危蔕埽除盡,辨別松竹並蒿萊。”
(2).除掉;廓清。《漢書·景帝紀》:“ 漢 興,埽除煩苛,與民休息。”《後漢書·陳龜傳》:“授之法令,除 並 涼 二州今年租更,寬赦罪隸,埽除更始。”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 秦 兼四海,一切皆埽除之,又更七雄者也。”
浮屠
亦作“ 浮圖 ”。1.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 李賢 註:“浮圖,即佛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羣生也。”《新唐書·狄仁傑傳》:“後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百萬。”
(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盪不休。”《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惲敬 《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雜於浮圖、老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
(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於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有也。” 宋 蘇軾 《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三*級,高百二十尺。”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七級浮屠。”
(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金史·儀衛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里、金浮圖。”《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標營白幟黑纛, 自成 獨白鬃大纛銀浮屠。”
(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台輔,即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藉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降陟
升降。 晉 陸雲 《盛德頌》:“聖靈登遐,降陟在天。”
謝伋名句,靈岩寂庵辨才師有羅漢樹一株黎自台岳托根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