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

曾幾送蘇伯益提乾代還侍下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幾的《送蘇伯益提乾代還侍下》

全文:
幕下官曹寄玉溪,溪邊野老借光輝。
齧氈校尉沖寒去,扇枕郎君觸熱歸。
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
贈行未說功名事,此事如公世上稀。

曾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曾幾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書法作品欣賞
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大父

祖父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韓非子·五蠹》

靈壽杖

用靈壽木做的手杖。《漢書·孔光傳》:“賜太師靈壽杖。” 顏師古 註:“木似竹,有枝節,長不過八*九尺,圍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須削治也。” 唐 姚合 《竹里徑》詩:“紗巾靈壽杖,行樂復相知。”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上·靈壽杖》:“靈壽杖出西域,自 黃河 隨流而出,不知為何木?其輕如竹,而性極堅韌。” 明 李東陽 有《靈壽杖歌》。

尊公

(1).對人父親的敬稱。《三國志·魏志·袁尚傳》“十月至 黎陽 ”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劉表 遺 譚 ( 袁譚 )書:‘天篤降害,禍難殷流,尊公殂殞,四海悼心。’”《晉書·簡文帝紀》:“及 超 ( 郗超 )請急省其父,帝謂之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 清 顧炎武 《與周籀書書》:“昔年過訪尊公於江村寓舍中。”

(2).敬稱尊長。《西遊記》第六十回:“座上眾精聞言,都拱身對老龍作禮道:‘ 蟹介士 初入瑤宮,不知王禮,望尊公饒他去罷。’”

老萊衣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 老萊子 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後因用“老萊衣”為孝養父母之詞。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詩:“兵戈不見 老萊 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宋 梅堯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遠遊大字院》詩:“聞過少傅宅,喜見 老萊 衣。”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清 趙翼 《石庵還朝口占送別》:“白頭猶著 老萊 衣,假滿還朝四牡騑。”

曾幾名句,送蘇伯益提乾代還侍下名句

詩詞推薦

  • 花朝

    蘇曼殊〔近現代〕江頭青放柳千條,知有東風送畫橈。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 詩詞名句
  • 與前人對酌醉中

    陳著宋代〕天寬地闊無拘嫌,日往月來無留淹。有興一日是一日,賞心樂事古難兼。我貧到底君不問,君自與我相嬉恬。安知
  • 乾隆清代〕塞垣先識冷,白露早為霜。度草無留綠,霏林不約黃。蕭森餘夜氣,熠耀晃晨光。鴻雁偏知信,南飛叫數行。
  • 依韻和唐彥猷華亭十詠顧亭林

    梅堯臣宋代〕鄉林空林木,不見古人居。猶尋古人跡,更與古人疏。昔為賢豪里,今作魑魅墟。湖邊夜秋月,光彩波上余。
    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 詩詞名句
  • 和鄧友直

    胡寅宋代〕坐看鼓樹溢枯流,快作南江汗漫遊。曉岸林巒光寫鏡,夜客風露冷涵秋。謏聞豈解論三豕,澀思真如曳九牛。但喜
  • 詠舊制端石鵝硯

    乾隆清代〕老坑子石誰磨礱,不辨制自南北宋。或是右軍撫玩罷,化作鷁鷁傲池鳳。其溫如玉疑舜環,其潤如露餘堯瓮。近雖
  • 次韻送劉左史去國

    項安世宋代〕手把東溪處士書,欹眠湖上小僧廬。生僧人作侍臣看,自喜身今客子如。去國祗堪千古重,看囊那得一錢餘。二年
  • 重葉梅

    李龍高宋代〕雪片層層簇玉林,寒窗光炯照人心。春風著物須平等,那得工夫有淺深。
    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 詩詞名句
  • 鳳岡隱居·其二

    吳當元代〕松下揮鳴弦,涼風滿庭除。振衣紅塵表,濯纓清水渠。虛名果何益,此樂將焉如。伊人幸同姓,行矣巾吾車。
  • 謁金門

    朱雍宋代〕春太早。十二玉樓初曉。半額試妝深院悄。相逢何草草。臨水幽香縹緲。彷佛淡妝窺照。恰值日邊人未到。紛紛縈
    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 詩詞名句
大父正攜靈壽杖,尊公更著老萊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