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隱居·其二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鳳岡隱居·其二原文

松下揮鳴弦,涼風滿庭除。

振衣紅塵表,濯纓清水渠。

虛名果何益,此樂將焉如。

伊人幸同姓,行矣巾吾車。

詩詞問答

問:鳳岡隱居·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鳳岡隱居·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魚韻

參考注釋

松下

(1).松樹之下;松間。 唐 李白 《淮南臥病書懷》詩:“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宋 梅堯臣 《對雪憶往歲錢塘西湖訪林逋》詩之一:“折竹壓籬曾礙過,卻穿松下到茅廬。”

(2).古地名。《呂氏春秋·行論》:“ 松下 亂,先君以不安棄羣臣也。” 高誘 註:“ 松下 ,地名也。”

鳴弦

亦作“ 鳴絃 ”。 1.《論語·陽貨》:“子在 武城 ,聞弦歌之聲。”原謂 子游 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後以“鳴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樂。《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 李賢 註:“一夫謂守長也。千室謂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則其下鳴弦而安樂也。” 宋 曾鞏 《送韓玉汝使兩浙》詩:“使傳東馳下九天,此邦曾屈試鳴弦。”

(2).撥動琴弦,使之作響。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鳴弦發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長。”

(3).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晉 陶潛 《閒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但歌聊一曲,鳴弦未息張。” 唐 楊炯 《和鄭校仇內省眺矚思鄉懷友》:“頽風暌酌羽,流水曠鳴絃。”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李近樓琵琶》:“《耳譚》載京師瞽者 李近樓 ,籍錦衣千戶,善琵琶,能左右手。彈新聲古曲,無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鳴弦鐵撥發之,令人髮上指,淚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獵孟諸夜歸》詩:“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涼風

清涼的風

涼風掠面

庭除

庭前階下,庭院

不獨春光堪醉客,庭除長見好花開。——李鹹用《題陳將軍別墅》

振衣

抖衣去塵,整衣。《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去塵穢也。” 晉 陸機 《招隱詩》:“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詩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急起篝燈,振衣冥索。”

塵表

(1).《晉書·王戎傳》:“ 王衍 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表物。”後以“塵表”謂人品超世絕俗。 唐 獨孤及 《三月三日自京到華 * 亭獨酌寄裴六薛八》詩:“ 裴子 塵表物, 薛侯 席上珍。”

(2).世外;世俗之外。《南史·隱逸傳下·阮孝緒》:“乃著《高隱傳》……言行超逸,名氏弗傳,為上篇;始終不耗,姓名可録,為中篇;掛冠人世,棲心塵表,為下篇。” 唐 李綽 《尚書故實》:“兵部 李員外約 , 汧公 之子也。識度清曠,逈出塵表。” 明 楊慎 《詞品·周晉仙<浪淘沙>》:“其辭飄逸,似方外塵表。” 清 郭嵩燾 《<古微堂詩集>序》:“每有所作,奇古峭厲,倏忽變化,不可端倪。又深入佛理,清轉華妙,超悟塵表。”

濯纓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水渠

人工挖掘的渠道

虛名

空虛的名稱,不符實際的聲譽

不求虛名

伊人

那個人;這個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個人”,有時也指意中人

怎明白咫尺伊人,轉以睽隔不得相親。——《畫圖緣》

秋水伊人

同姓

姓氏相同

他與我同姓

詩詞推薦

鳳岡隱居·其二原文_鳳岡隱居·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