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做端午,節物追楚鄉

方岳答吳尚書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岳的《答吳尚書》

全文:
今夕復何夕,翠籠蒲艾香。
明朝做端午,節物追楚鄉
客從何方來,寄我錦雲章。
江山渺何許,宛然挹清揚。
忽憶老先生,方上千歲觴。
北園竹萬個,想見清簟涼。
安得子列子,御我蘚古傍。
劇談坐抵掌,一吐冰雪腸。
當時寫巴曲,本擬書數行。
筆閣不得下,聊與歌慨慷。
乃今亦復爾,歌短意則長。

方岳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方岳明朝做端午,節物追楚鄉書法作品欣賞
明朝做端午,節物追楚鄉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明朝

〈方〉∶明天

端午

(1).農曆五月初五日。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亦以紀念相傳於是日自沉 汩羅江 的古代愛國詩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初學記》卷四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五花絲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羅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棟葉五色絲,皆 汨羅 遺風也。”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端午》:“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內第一午日,《後漢書·郎顗傳》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論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時鑄陽燧’,是午節宜用午日或丙日,後世專用五日,亦誤。按《周官·壺涿氏》‘午貫象齒’ 鄭 註:‘午故書為五’,然則午五本通用……後世以五月五日為午節,蓋午五相通之誤。”

(2).泛指農曆每月初五日。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為千秋節。 張説 《上大衍曆序》云:‘謹以 開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唐類表》有 宋璟 《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

節物

(1).作為;行事。《呂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高誘 註:“節物,事也。行事甚高,細小之利不恃賴之也。”

(2).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晉 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宋 蘇舜欽 《秋夕懷南中故人》詩:“向夕依闌念昔游,蕭條節物更他州。”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詩:“節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應節的物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二》:“中城兵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問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馬處送節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滿 正在家中喫利市飯,忽見老門子 陸有恩 來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請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總是節物,不好特地來請得。今日來得極妙,且喫三盃。’”

楚鄉

楚 地。 唐 戴叔倫 《夜發袁江寄李潁川劉侍御》詩:“半夜回舟入 楚 鄉,月明山水共蒼蒼。” 唐 溫庭筠 《南湖》詩:“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 楚 鄉。” 宋 蘇軾 《竹枝歌》:“故國淒涼人事改, 楚 鄉千古為悲歌。”

方岳名句,答吳尚書名句

詩詞推薦

明朝做端午,節物追楚鄉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