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丹井湮眼沒,伏波銅柱余崢嶸

王邁送陳君保作吉赴廣漕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邁的《送陳君保作吉赴廣漕》

全文:
昔我與君俱妙齡,同時棄貢鄉曲英。
君攜令遜伯湖氏,天性好義甚好名。
薄俗斗粟有德色,君視名第鴻毛輕。
此事今無古亦少,百鳥群中孤鳳鳴。
老天相知苦不早,囊書匣劍猶書生。
累年文屋提鐵騎,共我掎角參齊盟。
我於再戰偶得雋,君雖屢衂無弱兵。
長須忽持雙鯉至,短褐欲訪五羊城。
紅粉蛛絲期已近,金灘鸂鶒眼偏明。
知君圖南非左計,九萬扶搖第一程。
疇昔韓蘇行腳處,一草一木被光明。
鱷魚久出海若避,白鶴詩留泉石清。
葛仙丹井湮眼沒,伏波銅柱余崢嶸
君行窺奇摘海異,海沃磊聲氣愈盈。
閩士南征可車載,間有鐵中夸錚錚。
韶山瑚夏璉只君是,此寶豈久道邊橫。
吹送鶚書風借便殿前奏賦摩空聲。
當家魁相衣缽在,會趾前美大門閎。
壽母一笑春生頰,繡與錦誥來將迎。
牽衣兒女莫惜別,為君為親在此行。
計程何日到庾嶺,梅花雪片飛瓊瑛。
魁占群芳差易耳,相期心事在和羹。

王邁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丹井

(1).丹石之井。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傍有丹石井,非人所鑿……續人髮以為繩,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

(2).煉丹取水的井。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游山>》:“乳竇既滴瀝,丹井復寥泬。” 唐 顧況 《山中》詩:“野人愛向山中宿,況在 葛洪 丹井西。” 清 吳偉業 《送楊懷湄擢臨安令》詩:“ 許椽 仙居丹井在, 謝公 游策碧雲深。”

伏波

(1). 漢 將軍名號。 西漢 路博德 、 東漢 馬援 都受封為伏波將軍。見《漢書·武帝紀》、《後漢書·馬援傳》。 南朝 宋 鮑照 《代苦熱行》:“ 戈船 榮既薄, 伏波 賞亦微。” 唐 劉長卿 《送張司直赴嶺南謁張尚書》詩:“盛府依 橫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橫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謂平息變亂。 王闓運 《丁文誠誄》:“抗急疏而請使,舉偏師以伏波。”

銅柱

(1).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1990.8.5:“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

(2).神話傳說中的天柱。《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製的作為邊界標誌的界樁。《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 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 ……此 漢 時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崢嶸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築物的高大聳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請相公平賊後,暫攜諸吏上崢嶸。——唐· 韓愈《奉和裴相公東征途經女兒山下作》

(3) 高爽空曠

舉目四顧,霜天崢嶸。——唐· 李白《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體段崢嶸。——《西遊記》

(5) 卓異,不平凡

元龍( 陳登)本志陋曹吳,豪氣崢嶸老不除,—— 蘇軾《和劉景文見贈》

王邁名句,送陳君保作吉赴廣漕名句

詩詞推薦

葛仙丹井湮眼沒,伏波銅柱余崢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