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曾元禮韻

作者:洪芻 朝代:宋代

次曾元禮韻原文

臥龍山下阿蘭若,漠漠煙城楚水西。

肯共扶筇同散步,來尋負郭慰卑棲。

曲肱睡穩門常掩,促膝談深日已低。

他日相過如卜晝,南窗就我共羹藜。

詩詞問答

問:次曾元禮韻的作者是誰?答:洪芻
問:次曾元禮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曾元禮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洪芻的名句有哪些?答:洪芻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參考注釋

臥龍

比喻隱居或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阿蘭若

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寂靜處或空閒處。原為比丘潔身修行之處,後亦用以稱一般佛寺。 宋 王安石 《草堂懷古》詩:“ 周顒 宅入阿蘭若, 婁約 身歸窣堵波。” 明 李贄 《初往招隱堂堂在謝公墩下》詩之二:“盡日阿蘭若,吾生事若何!” 清 郝懿行 《證俗文·梵語》:“梵言阿蘭若, 漢 言精舍也。譯曰無諍也,或曰空靜處也。” 明 王世貞 《游匡廬不能從南康道入取瀑布石樑之勝志嘆》詩:“阿蘭地寂寂,籃筍天茫茫。”

漠漠

(1) 寂靜無聲

漠漠門長掩

(2) 密布;布滿

雲漠漠,風瑟瑟

(3) 迷濛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雁盪經行雲漠漠。——宋· 沈括《夢溪筆談》

(4) 廣闊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關心

何乃視之漠漠

(6) 茂盛、濃郁

漠漠芳馨

楚水

(1).水名。一名 乳水 。即今 陝西省 商縣 西乳河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縣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隱於 楚山 ,即此山也。其水兩源合舍於 四皓廟 東,又東逕 高車嶺 南,翼帶眾流,北轉入 丹水 。”

(2).泛指古 楚 地的江河湖澤。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橫弧於 楚 水之蛟,飛鏃於 吳亭 之虎。” 唐 劉長卿 《明月灣尋賀九不遇》詩:“ 楚 水日夜緑,傍 江 春草滋。” 宋 蘇軾 《憶江南寄純如》詩之一:“ 楚 水別來十載, 蜀 山望斷千重。” 元 趙善慶 《寨兒令·泊潭州》曲:“暮靄西收, 楚 水東流,菸草替人愁。”

散步

(1) 為了鍛鍊或娛樂而隨便走走

去散步

愛作長距離散步

上公園去散步

(2) 尤指在漫步中向人求婚

她同汽車修理廠的一個技工出去散步

(3) 漫步徘徊

到田野里散步

(4) 尤其為了炫耀而緩漫步行

貴婦們早晨穿著黑衣服,但是下午卻穿著漂亮時髦的絲長袍散步

負郭

亦作“ 負廓 ”。1.謂靠近城郭。《戰國策·齊策六》:“ 齊 負郭之民有 孤狐咺 者。”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憑三時之閒暇,興役鳩工;視四野之川原,依城負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濮州女子》:“時 濮州 民家子 周猱頭 者,居負廓之 周家村 。”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你們又在 武勝門 外放火,燒毀了無數人家,使多數負郭居民無家可歸。”

(2).見“ 負郭田 ”。

(3).《史記·陳丞相世家》:“ 負 隨 平 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獘席為門。”後因以指窮巷或貧居。 北周 庾信 《和張侍中<述懷>》:“寂寥共羈旅,蕭條同負郭。” 清 錢謙益 《志伊尹之所志》:“ 顏子 者,簞瓢負郭之人,其流風遺書蔑如也,乃足以上配 伊尹 ,士何必汲汲於天下哉?”

卑棲

謂居於低下的地位。 唐 皇甫冉 《送田濟之揚州赴選》詩:“調補無高位,卑棲屈此賢。” 宋 范仲淹 《西溪書事》詩:“卑棲曾未託椅梧,敢議雄心萬里途。”

曲肱

《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謂彎著胳膊作枕頭。後以“曲肱”比喻清貧而閒適的生活。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居常待其盡,曲肱豈傷沖。” 宋 梅堯臣 《送李尉子京之邵武光澤》詩:“露蟬不飽腹,志士甘曲肱。” 清 黃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歸田以後,謂之《枕言》,蔬水曲肱之意也。”

膝談

謂促膝而談。《紅樓夢》第一二○回:“這裡離草菴不遠,暫請膝談,未知可否?”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相過

(1).謂太陽過赤道內外各二十三度半。《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 杜預 註:“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長短極,故相過。” 楊伯峻 註:“ 談遷 《國榷》引 明 李天經 曰:‘太陽行黃道中線,迨二分而黃道與赤道相交,是為同道。二至則過赤道內外各二十三度,是謂相過。’”

(2).互相超越。《管子·治國》:“故先王使農、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萬物一齊無由相過。” 宋 蘇軾 《儒者可與守成論》:“德既無以相過,則智勝而已矣。”

(3).互相往來。《商君書·兵守》:“故曰慎使三軍無相過,此盛力之道。” 漢 張衡 《西京賦》:“若夫 翁伯 、 濁 、 質 、 張里 之家,擊鐘鼎食,連騎相過, 東京 公侯,壯何能加!” 唐 韓愈 《長安交遊者贈孟郊》詩:“親朋相過時,亦各有以娛。”

南窗

向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 晉 陶潛 《問來使》詩:“我屋南窗下,今生幾叢菊。” 南朝 梁 何遜 《閨怨》詩:“竹葉響南窗,月光照東壁。”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婦人悼亡詩》:“風雨南窗思往事,偷生此際獨沾膺。” 魯迅 《墳·未有天才之前》:“老先生要整理國故,當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讀死書。”

羹藜

煮野菜羹。泛指飲食粗劣。 唐 李頎 《答高三十五留別便呈於十一》詩:“羹藜被褐環堵中,歲晚將貽故人恥。”

詩詞推薦

次曾元禮韻原文_次曾元禮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