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復如嚴陵就省先墓》
全文:
暮景能幾何,行役復行役。
薄命不由人,豈不願休息。
江鄂訪知舊,不遇悔浪出。
子舍寓嚴瀨,逋負日夜迫。
老夫匪親往,未易紓此急。
買舟更東下,貲糧費捃拾。
是時梅雨已,巨浪百穀集。
深江水氣涼,古岸樹陰密。
壯觀足忘憂,飛泉落奇石。
晚拜先子墓,舊廬化榛礫。
惡鄰肆焚燎,用意甚寇賊。
大木幸俱全,不至損塋域。
其人偶遇赦,罰不毫行一。
予亦持恕心,詎敢太刻覈。
標民陸續至,樵茗弛擔笠。
杯酒先癃耄,幼稚與果核。
一僧獨沾醉,座間具紙筆。
索詩苦不已,佳句豈易得。
松風雜灘聲,睡醒殘月白。
明發鼓征棹,矯首望青壁。
山川信佳哉,紆餘繞崷崒。
何當即歸來,於此築書室。
參考注釋
恕心
仁愛之心。《後漢書·郭躬傳論》:“夫不喜於得情則恕心用,恕心用則可寄枉直矣。”
詎敢
豈敢;怎敢。 唐 韓愈 《謝自然詩》:“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 元 蒲道源 《點絳唇·次杜仲正經歷懷古韻》詞:“自笑疏頑,詎敢儕英秀。”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邱生》:“諒郎君口同百舌,膽如鼷鼠,詎敢作犯法事?”
刻覈
亦作“ 刻核 ”。苛刻。《南史·恩倖傳·呂文顯》:“ 文顯 臨事以刻覈被知。” 宋 蘇軾 《省試策問》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員,吏千四百員,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無刻核之怨。” 清 秦篤輝 《平書·文藝篇上》:“閲書之道在於恕,不恕則刻覈鍛鍊之患生。” 金一 《文學觀》:“夫謂語必已造,事不古同,誠不免以刻覈待古人。”
方回名句,復如嚴陵就省先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