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旨加賑昨歲安徽被水三州縣詩以志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新年合有加恩旨,每至冬時豫問之。

昨歲天庥多賜熟,封疆吏報鮮求施。

歙徽水被稱三處,春夏民艱廑一時。

兩月傳宣速加賑,欣豐忘歉豈宜為。

詩詞問答

問:《降旨加賑昨歲安徽被水三州縣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五

2. 每歲新正例有恩旨用普春祺率於先冬降旨偶被偏災省分令各督撫或有應須加賑地方豫行詳查奏聞

參考注釋

新年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後的幾天。舊按農曆,今亦按公曆

恩旨

(1).猶恩典。 唐 沉既濟 《枕中記》:“數年,帝知冤,復追為中書令,封 燕國公 ,恩旨殊異。”

(2). 清 代赦典的一種。《清史稿·刑法志三》:“赦典有恩赦、恩旨之別。”《清史稿·刑法志三》:“恩赦死罪以下俱免,恩旨則死罪以下遞減。”

冬時

冬季。《周禮·天官·食醫》:“醬齊眡秋時,飲齊眡冬時。”《後漢書·荀爽傳》:“冬時則廢,其形在地,酷烈之氣,焚燒山林,是其不孝也。”

天庥

上天的庇祐。 明 汪廷訥 《種玉記·贈玉》:“從今後,管愁城打破,永荷天庥。”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八》:“聖人之教,詳戒禍,略求福;及其求之也,惟修天爵,迓天庥,俟天命也。” 新廣東武生 《黃蕭養回頭》:“藥一到,春回自迓天庥。”

封疆

(1) 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標記,聚土而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孫丑下》

(2) 將某一地區全權交給官吏管理

封疆大元帥

執掌封疆之印

民艱

民眾的艱難困苦。 明 唐順之 《鳳陽等處災傷疏》:“伏乞勅下戶部,俯念民艱。”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皇帝軫念民艱,正供之額,概從儉薄。”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先秦 學者,生當亂世,目擊民艱,其立論大率以救世厲俗為主。”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傳宣

(1).傳達宣布。《後漢書·公孫瓚傳》:“令婦人習為大言聲,使聞數百步,以傳宣教令。”《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令,別無憑由,致因緣盜取錢物。”

(2).指宣傳。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則地太遠,人太多,傳宣之腦筋漸不敏捷,則合眾難。”

(3).傳令宣召。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國皇后弟也,傳宣至此,催促陛下議諭事。’”《三俠五義》第十七回:“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

(4).猶傳揚。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億兆騰歡,四海傳宣。” 郭沫若 《集外·不滅的光輝》:“ 魯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傳宣著的,但這精神的真諦,不就是‘不妥協’的三個字嗎?”

(5).傳達號令的官吏。《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請下入內侍省置傳宣契約司,專差內臣一員主之。”《說岳全傳》第五七回:“ 宋 營軍士拾得箭書,忙與傳宣説知。”

詩詞推薦

降旨加賑昨歲安徽被水三州縣詩以志事原文_降旨加賑昨歲安徽被水三州縣詩以志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