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四大假成軀,妄執六塵增渴愛

釋印肅顯元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印肅的《顯元歌》

全文:
不識本家元寶貝,汩沒緣塵生死快。
阿賴耶識藏無明,十八界纏繒網蓋。
貪嗔痴,常在在,心鏡空花分內外。
不知四大假成軀,妄執六塵增渴愛
迷此心,有三界,大地茫茫誰曉解。
依師戒定學看經,聞通真空即生怪。
世間物,無不壞,唯獨法身鎮長在。
毛吞巨海有誰知,芥納須彌實奇最。
本無外,亦非內,心法無形無可對。
假施七寶滿三千,道眼未開心不會。
莫說知,休談解,自驪珠,不著買。
用無盡處示眾生,識不破人還□□。
聽語言,為教誨,不脫聲聞生進退。
剎那一念入魔群,萬動虛招無間罪。
本無傳,莫求解,祗這靈光終不昧。
大無邊表細無塵,圓覺一輪如意袋。

釋印肅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印肅不知四大假成軀,妄執六塵增渴愛書法作品欣賞
不知四大假成軀,妄執六塵增渴愛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當作“人”。說見 朱謙之 《老子校釋》及 任繼愈 《老子新譯》。

(2).佛教以地、水、火、風為四大。認為四者分別包含堅、濕、暖、動四種性能,人身即由此構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稱。 晉 慧遠 《明報應論》:“夫四大之體,即地、水、火、風耳,結而成身,以為神宅。”《圓覺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 羅什 未終少日,覺四大不悆……死於 長安 。”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六十年來一夢醒,飄然四大御風輕。”

(3).古稱大功、大名、大德、大權為四大。《晉書·忠義傳·王豹》:“明公挾大功,抱大名,懷大德,執大權,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時 冀州 人戲稱四種大物為四大。《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 道暉 好著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為之語曰:‘ 顯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謂之四大。 顯公 ,沙門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婦人也。”

妄執

佛教語。虛妄的執念。 唐 王維 《能禪師碑》:“皆以實歸,多離妄執。” 郭沫若 《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在這一方面,我雖然沒有作出什麼特殊的貢獻,但幸而早脫掉了舊日的妄執,沒有陷入迷宮。”

六塵

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與“六根”相接,便能染污淨心,導致煩惱。《圓覺經》卷上:“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宗密 疏:“六塵是境,識體是心。”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六塵煩苦,五道綿劇。” 宋 司馬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詩之二:“六塵皆外物,萬法盡迷途。” 明 劉基 《松風閣記》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妄耳。” 瞿秋白 《豬八戒》:“一切愛戀六塵,以至於‘真**美是沒有的,是幻執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團都滅絕了,成個正覺’,得證涅槃。”

渴愛

(1).佛教語。謂愛著於五欲,猶如渴而愛水。 南朝 梁簡文帝 《唱導文》:“渴愛與生死共門,無朋與結網同路。”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此要求者,由於渴愛;此渴愛者,生於獨頭無明。”

(2).泛指對某一事物非常喜愛。 宋 陸游 《東偏小室》詩:“渴愛飱漿美,慵便葛屨輕。”

釋印肅名句,顯元歌名句

詩詞推薦

不知四大假成軀,妄執六塵增渴愛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