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一品孫鄭昱》
全文:
卜葬得假告,南出安上門。
鞭馬六十里,暮投中書村。
村翁館我宿,茅屋欲黃昏。
有客忽投刺,自稱一品孫。
氣貌不凡俗,因為開酒樽。
坐久問家諜,其族大且繁。
池州有清節,濫觴登洪源。
大傅擅鴻筆,入相又出藩。
其家本開封,改號一何尊。
至昱始六代,布衣它丘樊。
跨驢入府縣,驅犢耕郊原。
家廟固已毀,國史空具存。
盛德百世著,功必格乾坤。
高太已不祀,羨絪何可論。
況復起章句,乘時寵便蕃。
子孫雖替陵,尚得守田園。
我愛三代時,法度有深根。
卿大夫稱家,世世奉苹蘩。
四民有定分,宦路無馳奔。
自從雜伯道,傾奪日喧喧。
脫耒秉金鉞,吮筆乘朱軒。
朝榮又暮辱,容易如掌翻。
古道不可復,頹波益以渾。
何況度木者,倒置輪與轅。
我亦起白屋,兩朝直紫垣。
蔭子有官常,賞延弟與昆。
盡待食人祿,將何報君恩。
農桑國之本,孝義古所敦。
吾族不力穡,終歲飽且溫。
雖非享富貴,亦以蠹黎元。
唐賢尚消歇,我輩奚足言。
呼兒諷此詩,播在篪與塤。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中書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李賢 註:“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 裴松之 注引《吳歷》:“ 亮 數出中書視 孫權 舊事。”
(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 漢 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 隋 唐 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
(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 隋 、 唐 時為中書省的屬官。 明 清 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書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潞公 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 荊公 行至題下。”
(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 祖龍 , 江淹 親向夢中逢。”參見“ 中書君 ”。
王禹偁名句,一品孫鄭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