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丘處機的《忍辱仙人 聲色》
全文:
豪氣沖天居列鼎。
笙歌聒地排*境。
玉鐙飛龍衫帽整。
風流騁。
不知撲入琉璃井。
滑壁千尋光似鏡。
交加出路無門徑。
饒你玲瓏機巧性。
難逃命。
與他送卻頭皮影。
參考注釋
玉鐙
(1).馬鐙之美稱。 南朝 梁簡文帝 《紫騮馬》詩:“青絲懸玉鐙,朱汗染香衣。” 元 楊維楨 《走馬》詩:“半兜玉鐙裹湘裙,不許春泥污羅韈。”
(2).借指馬。 唐 張祜 《少年樂》詩:“醉把金船擲,閒敲玉鐙游。”
飛龍
(1).飛的龍。《莊子·逍遙遊》:“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辭·九歌·湘君》:“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 。”《史記·趙世家》:“四年,王夢衣偏裻之衣乘飛龍上天。”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端午龍舟》:“畫船簫鼓,飛龍鷁首。”
(2).比喻帝王。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窪。” 清 李漁 《玉搔頭·聞警》:“只要在風濤影里慰忠魂,誰想在雲霄頂上終日困飛龍。”參見“ 飛龍在天 ”。
(3).傳說中的人名。《呂氏春秋·古樂》:“帝 顓頊 好音,乃令 飛龍 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雲’,以祭上帝。” 明 楊慎 《鳳賦》:“又采 飛龍氏 之篆,陳 帝鴻氏 之硯,書之右書,曰巾幾銘;圖之左圖,為帝命驗。”
(4).對人的美喻。《文選·蘇武<詩>之二》:“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 張銑 註:“龍,美喻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 蘇邁 克繩祖武,頗讀父書,詞苑飛龍,天孫為之奪彩。” 郭沫若 《東風集·人人學習林鳳瑞》:“你竟成為了 龍田 地區的空中飛龍!”
(5).鳥名。《文選·張衡<西京賦>》:“掛白鵠,聯飛龍。” 李周翰 註:“飛龍,鳥名。”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飛龍》:“飛龍,鳥名,鳳頭龍尾,其文五色,以象五方,一名飛廉,一名龍準。”
(6).指駿馬。 漢 張衡 《南都賦》:“駟飛龍兮騤騤,振和鸞兮京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7).特指 唐 代御廄中右膊印飛字、左項印龍形的馬。
(8).樂章名。《文選·嵇康<琴賦>》:“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鵾鷄》、《游弦》,更喝迭奏,聲若自然。” 李善 註:“《漢書》曰:房中祠樂有飛龍章。” 唐 李白 有《飛龍引》二首。
(9).即山魈。
(10).仙藥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相州 棲靈谷 ,有 喬順 二子,於此得仙,服飛龍一丸,十年不飢。”
衫帽
涼衫便帽。 宋 代士大夫閒居時的裝束。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杜祁公 休退,居 南都 ,客至無不見,止服衫帽,嘗曰:‘七十致政,可用高士服乎?’”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二:“自昔人士皆著帽,後取便於戎服。 紹興 丙子, 魏敏肅 道弼 貳大政,一日造朝,預備衫帽,朝退,服以入堂,蓋已得請矣。一時驟更衣制,力或未辦,乃權宜以涼衫為禮,習以為常。 乾道 間, 王日嚴 內相申請,謂環一堂而圍座,色皆淺素,極可憎,乞仍存紫衫,至今四十年不改。前此仕族子弟,未受官者皆衣白,今非跨馬及弔慰,不敢用。” 清 顧炎武 《日知錄·衫帽入見》:“《唐書·李訓傳》:‘ 文宗 召見 訓 ,以衰麤難入禁中,令戎服,號 王山人 。’《宋史·蔡挺傳》:‘ 仁宗 欲知 契丹 事,召對便殿, 挺 時有父喪,聽以衫帽入。’則 唐 宋 有喪者不敢假公服也。今人乾謁官長,輒易青黑,與常人無異,是又 李訓 之不如乎?”參閱《宋史·輿服志五》。
丘處機名句,忍辱仙人 聲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