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審言的《扈從出長安應制》
全文:
分野都畿列,時乘六御均。
京師舊西幸,洛道此東巡。
文物驅三統,聲名走百神。
龍旗縈漏夕,鳳輦拂鉤陳。
撫跡地靈古,游情皇鑒新。
山追散馬日,水憶釣魚人。
禹食傳中使,堯樽遍下臣。
省方稱國阜,問道識風淳。
歲晚天行吉,年豐景從親。
歡娛包歷代,宇宙忽疑春。
參考注釋
分野
與星次相對應的地域。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劃分地面上州、國的位置與之相對應。就天文說,稱作分星;就地面說,稱作分野。如:以 鶉首 對應 秦 , 鶉火 對應 周 , 壽星 對應 鄭 , 析木 對應 燕 , 星紀 對應 吳越 等。《國語·周語下》:“歲之所在,則我有 周 之分野也。” 韋昭 註:“歲星在鶉火。鶉火, 周 分野也,歲星所在,利以伐之也。”《後漢書·方術傳·李郃》:“有二使星向 益州 分野,故知之耳。”《三國演義》第七回:“ 蒯良 謂 劉表 曰:‘某夜觀天象,見一將星欲墜,以分野度之,當應在 孫堅 。’”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四三回:“眾人都笑道:‘懂天文不懂天文,和軍事有何關?古人說什麼這是某分野的星,那又是某分野的星,如何有風,如何有雨,都是些迷信之談,何足憑信?’”參見“ 分星 ”。
(1).分界;界限。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七:“自 帝 堯 以來至 紹興 六年丙辰,凡三千四百九十二年,皆隨六十甲子表以分野。” 聞一多 《說舞·社會性的功能》:“上文說過,主觀的真與客觀的真,在原始人類意義中,沒有明確的分野。” 朱光潛 《談讀書》:“近代科學分野嚴密,治一科學問者多固步自封,以專門為藉口,對其他相關學問毫不過問。”
(2).常指(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分歧。 徐特立 《五四運動和知識分子改造》:“這三部分人的世界觀和政治目的各不相同,隨著階級鬥爭的深入,他們的政治分野也就日益明顯起來。”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我們在船上共餐了五六天,談話的機會自然很多,在認識上和信仰上的分野,無意中流露的,已顯然有截然的界限。” 馬南邨 《燕山夜話·為什麼會吵嘴》:“要知道,任何重大原則的分野,常常是隱伏在不被注意的細微末節之間,有識者不可不察。”
都畿
(1).京都及其周圍地區。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而卻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豐麗,奄有諸華之意。” 唐 白居易 《議罷漕運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賦不充,故歲漕 山 東穀四百萬斛,用給京師。”《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唐 室多故,東方諸鎮,兵接都畿,公當歸相天子,靜中原以固根本。”
(2). 唐 道名。轄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書·地理志一》:“ 開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 、 江南 為東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 、 都畿 ,置十五採訪使。”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唐》:“ 明皇 增飾舊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 ,曰 都畿 ……曰 嶺南 。”原註:“ 都畿 ,治 東都 , 河南 陝 、 汝 、 鄭 、 懷 等州屬焉,分 河南 道置。”
時乘
(1).《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 王弼 註:“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乘變化而御大器。”後因以“時乘”指帝王即位。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詩》之二:“於皇克聖,時乘御辯。” 宋 蘇轍 《汝州謝上表》:“頃值時乘之始,偶同匯進之餘。”
(2).指龍。 宋 范仲淹 《老子猶龍賦》:“謂此真宗之德,若彼時乘之性。”
六御
亦作“ 六馭 ”。指天子的車駕。語出《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 唐 杜審言 《扈從出長安應制》詩:“分野都畿列,時乘六御均。”《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二·齊南郊樂歌》:“四金聳衞,六馭齊輪。”
杜審言名句,扈從出長安應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