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緣識》
全文:
若言筆法窮絕藝,書一字,至百字,八法從前亦非細。
分間布白要審詳,濃淡均勻看可戲。
一則一,二則二,訊息蹤由無縱恣。
紙為陣,筆為矟,將軍須是有謀略。
墨要乾研清神思,點畫臨時要廓落。
形勢奇狀似龍蛇,平頭大小宜斟酌。
曲須曲,直須直,意氣方剛須雅飾。
閒暇規矩有指歸,圓轉楷模堪法則。
堪法則,有遲速,相鉤相連光熠目。
古隸參雜故不拘,顛草縱橫似花蔟。
偃仰莫把筆鋒挫,先須順{左走右歷}回收左。
經心健硬曉浮沈,鏗鏘啟發勿怠墮。
研窮體象貌亦同,博學精微先賢播。
化陰陽,勢出矣,藏頭護尾深有理。
稟乎人性是常情,遞相映帶可行止。
遲澀飛動似玲瓏,慢引急牽如流水。
上捺下挑猛如虎,蜂腰鶴膝不堪睹。
壯士屈臂鳳皇飛,張弓發箭勝於弩。
提撕秘思不可傳,常存形影勿孤露。
勿孤露,誰別辨,羲之平穩積壓深淺。
自然觀察往還來,斗回角立能驅遣。
痾瘵纏身,溺水這禽。
長似死蛇,短似暇蟆。
古人最慎,愚蒙大忌,名為不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自然觀
對自然界的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唯心主義認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產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處在永恆運動、變化、發展中的物質世界;自然界一切現象都是對立統一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自然界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對自然界認識的基礎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還來
歸來,回來。《楚辭·天問》:“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唐 杜甫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詩之三:“日斜魚更食,客散鳥還來。” 映泉 《白雲深處》:“讓他去,反正人家會還來的。”
斗回
即筌,古時的捕魚器。
角立
(1).卓然特立。《後漢書·徐穉傳》:“至於 穉 者,爰自 江 南卑薄之域,而角立傑出,宜當為先。” 李賢 註:“如角之特立也。” 宋 陸游 《晨起坐南堂書觸目》詩:“奇峰角立千螺曉,遠水平鋪匹練秋。”
(2).對峙;並立。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二》:“至 晉 之敗,尤甚於 漢 ,南北角立,遞興互滅。”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正統辨》:“ 吳 魏 之於 蜀 也,亦一時角立而不相統攝者也。” 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構成 中國 之戰禍者,實為互相角立之軍閥。此互相角立之軍閥,各顧其利益,矛盾至於極端,已無調和之可能。”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第四章:“在 北宋 時期,是道學家與古文家角立的時期,所以各不相上下。”
驅遣
驅逐;趕走
仍更被驅遣。——《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
今日被驅遣。
宋太宗名句,緣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