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和歸去來詞》
全文:
歸去來兮,行世不偶予曷歸。
其出無所為喜兮,捨去而何悲。
眄一世之無與兮,古之人逝莫追。
求不疚於予義兮,又奚恤餘子之是非。
彼好惡之罔極兮,或顛倒其裳衣。
顧吾涉之已深兮,愧哲人之見微。
吾歸甚安,無所事奔。
既守吾室,又杜吾門。
一氣孔神,於中夜存。
納至和於靈根兮,挹天醞於玄尊。
既充溢於幽闕兮,亦粹然而見顏。
往有坎而茲夷兮,昔或危而今安。
將從化人於西域兮,面藏吏於函關。
將以一世為芻狗兮,廢與興吾厭觀。
彼福禍之一源兮,必茲出而茲還。
彼自以為無隙兮,何異夫石槨之宋桓。
歸去來兮,吾悲夫斯人不返兮,豈招仙聖與之游。
昔惠我以好音,忽遠去而莫求。
予曷異於世人兮,初為哽塞而增憂。
彼錢鎛則深藏兮,盍視夫已墾之田疇。
萬古芸芸,共逝一舟。
半夜而失,旦號其丘。
畏達觀之誚予,涕已泣而不流。
悟榮名之取憎兮,善斯人之獲休。
已矣乎,萬物之作各其時,吾獨與時而去留,豈或能力而違之。
既往莫或追,來者尚可期。
蓋雨暵之在天,豈吾稼之不耔。
彼蜀雄之必傳,作猶愧於書詩。
嗟身屈而道伸,於斯人兮曷疑。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疚
不愧。《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呂氏春秋·慎人》:“故內省而不疚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
餘子
(1).古代卿大夫嫡長子之外的兒子。《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謂 知徐吾 、 趙朝 、 韓固 、 魏戊 ,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 杜預 註:“卿之庶子為餘子。”《呂氏春秋·報更》:“ 張儀 , 魏氏 餘子也。” 高誘 註:“大夫庶子為餘子,受氏為 張 。”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軍制,家致一人為正卒,餘皆為羨卒,稱“餘子”。《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國有一事,當徵召會聚百姓,則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謂羨也。” 孫詒讓 正義:“雲‘大故,致餘子’者,謂國被災寇,則發六鄉之餘子羨卒,以備守事及追胥也。餘羨既發,則正卒亦發可知。”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上》:“此雲‘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謂餘夫也。故《大司徒》統謂之萬民。”《逸周書·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務藝。”《尚書大傳·略說》:“耰鉏已藏,祈樂已入,歲事已畢,餘子皆入學。”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 壽陵 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 與?” 成玄英 疏:“弱齡未壯,謂之餘子。” 陸德明 釋文:“未應丁夫為餘子。”《漢書·食貨志》:“是月,餘子亦在於序室。” 顏師古 註:“ 蘇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當受業,豈論嫡庶乎?”
(4).猶後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臣將門餘子,素無藝術,猥當大任,必敗朝章。”
(5).官名。《左傳·宣公二年》:“ 晉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預 註:“皆官名。” 孔穎達 疏:“則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
(6).其餘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柳宗元》:“工詩,語意深切,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評杜詩》:“余家有 鄭善夫 《批點杜詩》,其指摘疵纇,不遺餘力,然實 子美 之知己。餘子議論雖多,直觀場之見耳。”參見“ 餘子碌碌 ”。
(7).謂劫餘之人。 葉葉 《九秋詩·秋望》:“誰成誰敗悲餘子,幾帝幾王付劫灰。”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張耒名句,和歸去來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