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臝葬不為非

劉克莊同鄭君瑞出瀨溪即事十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同鄭君瑞出瀨溪即事十首》

全文:
虆耜而掩古無譏,何必封崇揭禍機。
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臝葬不為非

劉克莊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到得

(1).等到;到了。 宋 楊萬里 《辛亥元日送張德茂自建康移帥江陵》詩:“到得我來恰君去,正當臘後與春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有本事出幾兩銀子與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別討過丫頭過活卻不好?” 魯迅 《準風月談·各種捐班》:“到得 民國 ,官總算說是沒有了捐班。”

(2).亦作“ 到的 ”。與“不”連用,猶言至於。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楔子:“我若早有個兒子,也不到得眼裡看見如此。哎!這便是我沒孩兒的那個下場頭。”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一折:“若是肯慈悲啊,也不到的生患害。”《水滸傳》第二八回:“你便尋我過失,也不到得該死。”

(3).亦作“ 到的 ”。猶言及得,算得。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我做官的,身上穿的是紫羅襴……何等榮耀!你們出家的,無過是草木衣食,到得那裡!”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憑著我坐下馬,手中鎗,有萬夫不當之勇,料他到的那裡!”

(4).猶倒是。《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田氏 道:‘我寧可終身守寡,也不願隨你這樣不義之徒。若是休了到得乾浄,回去燒個利市。’”

珠襦

(1).貫珠為飾的短衣,古代帝、後所服。《漢書·霍光傳》:“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帳中。”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貫珠以為襦,形若今革襦矣。” 清 錢士馨 《甲申三月紀事》詩:“血濺珠襦迷斷篋,露零銀樹覆宮墻。” 清 查慎行 《花田詠古》:“珠襦夢斷鴉啼曙,粉麝香消雨洗春。”

(2).古代帝、後及貴族的殮服。 元 虞集 《賦吳郡陸友仁得白玉方印》詩:“珠襦已隨黃土化,此物還同金雁翔。” 清 唐孫華 《耶律丞相墓》詩:“君不見, 趙 家玉匣埋 皋亭 ,珠襦甲帳同飄零。”

金碗

亦作“ 金鋺 ”。亦作“ 金椀 ”。亦作“ 金盌 ”。1.金制之碗。因其貴重,多作比喻。 唐 王維 《過崔駙馬山池》詩:“畫樓吹笛妓,金椀酒家胡。”《新五代史·死事傳·孫晟》:“ 孫晟 輕 延巳 為人,常曰:‘金椀玉杯而盛狗屎可乎?’”

(2).據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載: 范陽 盧充 與 崔少府 女幽婚。別後四年,三月三日, 充 於水旁遇二犢車,見 崔氏 女與三歲男共載。“女抱兒還 充 ,又與金鋺,並贈詩曰:‘……何以贈余親?金鋺可頤兒。’”後因以借指殉葬的器物。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宸極妖星動,園陵殺氣平。空餘金碗出,無復繐帷輕。” 仇兆鰲 註:“金碗,用《搜神記》 盧充 幽婚事。” 清 陳維崧 《瀟湘神·盱眙舟中作》詞:“蠻絃銅鼓不勝愁, 驪山 金盌無訊息。” 清 蔣士銓 《臨川夢·哱叛》:“漆燈金碗無藏處,散宮娃,《小秦王》曲吹暮笳,魂歸月下。”

(3).花名。棣棠花的一種。《廣群**譜·花譜二二·棣棠》:“棣棠花若金黃,一葉一蘂,生甚延蔓,春深與薔薇同開,可助一色,有單葉者,名金盌,性喜水。”

臝葬

謂不為衣衾棺槨而葬。《漢書·楊王孫傳》:“吾欲臝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 顏師古 註:“臝者,不為衣衾棺槨者也。”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劉克莊名句,同鄭君瑞出瀨溪即事十首名句

詩詞推薦

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臝葬不為非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