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夏竦的《奉和御製玉清昭應宮玉皇大殿告成》
全文:
三聖重熙鴻業茂,百靈申錫寶符彰。
寅恭清淨函無象,顧諟高明順秉陽。
法馭省巡修廢墜,真宮經始報祺祥。
棟升文杏觚稜峻,殿啟真琳玉瑱方。
九帳盛儀陳宴衎,六莖清奏助歡康。
開軒瑞氣凝空碧,駐蹕晴輝艷赭黃。
珠樹移陰從帝圃,霓旌分影自仙鄉。
宸游悅豫同襄野,睿藻昭回邁柏梁。
黎庶縱觀爭嘆詠,侍臣嘉頌極游揚。
靈休錫羨淳風振,永播聲名浹四荒。
參考注釋
三聖
(1).三個聖人。指 堯 、 舜 、 禹 。 漢 董仲舒 《賢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 禹 繼 舜 , 舜 繼 堯 ,三聖相受而守一道。”《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湯 法三聖。” 顏師古 註:“三聖,謂 堯 舜 禹 也。”
(2).三個聖人。指 夏禹 、 周公 、 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朱熹 集註:“三聖, 禹 、 周公 、 孔子 也。”
(3).三個聖人。指 伏羲 、 文王 、 孔子 。《漢書·藝文志》:“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 伏羲 、 文王 、 孔子 。”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卷三:“ 伏羲 畫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辭,爻辭, 孔子 作十翼……歷數三聖。”
(4).三個聖人。指 文王 、 武王 、 周公 。《漢書·諸侯王表序》:“三聖製法,立爵五等。” 顏師古 註:“三聖謂 文王 、 武王 及 周公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 周室 何隆,一門三聖。” 黃節 註:“一門三聖,謂 文 、 武 、 周公 也。”
重熙
舊時用以稱頌君主累世聖明。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至於帝皇,遂重熙而累盛。”《舊唐書·賈耽傳》:“ 太宗 繼明重熙,柔遠能邇。” 宋 王禹偁 《謝手詔別錄賜生辰國信表》:“伏念臣才非兼濟,運偶重熙。” 王闓運 《哀江南賦》:“蒸重熙以慈馭,祀二百而盂安。”
鴻業
大業。多指王業。《漢書·成帝紀》:“朕承 太祖 鴻業,奉宗廟二十五年。” 唐玄宗 《并州置北都制》:“守宗社之大寳,恢中原之鴻業。”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若夫詔書之作,自 文 景 猶近質, 武帝 以後,時稱《詩》《書》,潤色鴻業,始為詩之流矣。”
百靈
(1).各種神靈。《文選·班固<東都賦>》:“禮神祇,懷百靈。” 李善 註:“《毛詩》曰:‘懷柔百神。’” 唐 李白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今主上明聖,懷於百靈。” 宋 曾鞏 《賀韓相公赴許州啟》:“百靈奔衛,宜無陟降之勞;六氣節宣,當遂神明之適。” 明 劉基 《鈞天樂》詩:“君不見 天穆 之山二千仞,天帝所以觴百靈。”
(2).見“ 百靈鳥 ”。
申錫
厚賜。《詩·商頌·烈祖》:“申錫無疆,及爾斯所。” 毛 傳:“申,重。” 鄭玄 箋:“天又重賜之以無竟界之期。” 高亨 註:“錫,賜。”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幸晉陽宮》:“聖朝將申錫,王業成艱難。” 明 何鏜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序》:“即魚水交驩,秬卣申錫,又何以過此遭逢之無間也。”
寶符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節。《史記·趙世家》:“ 簡子 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於 常山 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 常山 上,求,無所得。 毋卹 還,曰:‘已得符矣。’ 簡子 曰:‘奏之。’ 毋卹 曰:‘從 常山 上臨 代 , 代 可取也。’ 簡子 於是知 毋卹 果賢,乃廢太子 伯魯 ,而以 母卹 為太子。”後遂以“寶符”為稱美 趙 之地勢或 趙 氏子孫的典實。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紫電浮匣劍,青山孕寶符。” 唐 李白 《贈宣城趙太守悅》詩:“ 趙 得寶符盛,山河功業存。” 唐 李德裕 《贈故蕃維州城副使悉怛謀制》:“昔 常山 臨 代 ,為全 趙 之寶符; 河 西絶 羌 ,斷西戎之右臂。”
(2).寶璽和符命。《新唐書·肅宗紀》:“ 上皇天帝 御 宣政殿 ,授皇帝傳國、受命寶符,冊號曰 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 。”
(3).上天所賜的符命。《宋史·樂志九》:“天錫寶符,俾熾而昌。”
(4).古時避邪驅鬼的符籙。 宋 劉過 《沁園春·觀競渡》詞:“香黍纏絲,寶符插艾,猶有樽前兒女懷。”按,《後漢書·禮儀志中》:“仲夏之月……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又:“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
夏竦名句,奉和御製玉清昭應宮玉皇大殿告成名句
名句推薦
青史埋名願已如,青山埋骨願猶虛
陳寅恪《客南歸述所聞戲作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