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黠鼠賦》
全文:
蘇子夜坐,有鼠方齧。
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
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聲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
”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驚曰:“是方齧也,而遽死也?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於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
故不齧而齧,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
吾聞有生,莫智於人。
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於一鼠,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於處女,烏在其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為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不一於汝而二於物,故一鼠之齧而為之變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覺。
使童子執筆,記余之作。
參考注釋
嘐嘐
形容志大而言夸。《孟子·盡心下》:“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趙岐 註:“嘐嘐,志大言大者也。”《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韋蘇州》引 宋 蔡寬夫 《詩話》:“其氣格殆不減二人,非 唐 中葉以來嘐嘐以詩鳴者可比。” 清 魏源 《李希廉墓志銘》:“負斐然之狂,邁嘐嘐之志,卒歸反求,能自得師。”
象聲詞。多指動物叫聲。 唐 柳宗元 《游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晨雞不余欺,風雨聞嘐嘐。” 宋 蘇軾 《黠鼠賦》:“嘐嘐聱聱,聲在橐中。” 清 唐孫華 《六月初一日初聞蟬聲》詩:“嗟汝飲露腹,嘐嘐復何求?”
聱聱
象聲詞。形容眾聲雜作。 宋 蘇軾 《黠鼠賦》:“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橐中。”
蘇軾名句,黠鼠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