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秦觀的《龍井題名記》
全文:
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
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髮。
遂棄舟,從參寥策杖並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
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
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
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於朝音堂,明日乃還。
參考注釋
廬舍
(1).房屋,住宅。《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宋 蘇洵 《田制》:“塞谿壑,平澗谷,夷丘陵,破墳墓,壞廬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潛書·太子》:“親其婦子,知其生養;入其廬舍,知其居處。” 郭沫若 《游閔行》詩:“萬家廬舍聯霄漢,田野工場冒遠煙。”
(2).建於墓側之守喪小屋。《周禮·天官·宮正》:“大喪則授廬舍,辨其親疏貴賤之居。”
燈火
泛指亮著的燈燭
隱顯
(1).隱沒與顯現。《荀子·天論》:“故道無不明,外內異表,隱顯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傳》卷下:“仰觀俯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南史·隱逸傳上·漁父》:“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陵波隱顯。”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今雖未見其畫,讀諸跋,常覺依稀隱顯,都在目中。” 王西彥 《鄉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綠的田野,彎曲如畫的溪流,屏障似的遠山和散落隱顯的村屋。”
(2).特指文義的含蓄和顯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聖》:“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 清 龔自珍 《春秋決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義之僅存,而得之乎出沒隱顯之間。”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譜》:“回互激射之法備,而後隱顯之義見矣。”
(4).默默無聞和名揚遠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傳下·劉炫》:“隱顯人間,沉浮世俗。” 明 張三光 《蔣石原先生傳》:“且先生布素終身,隱顯一致,非獨令後世師吾儉也。”如:我眼見他們的升沉隱顯。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深郁
(1).茂密。 宋 秦觀 《龍井題名記》:“自 普寧 經佛寺十,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或燈火隱顯,草木深鬱,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有也。”
(2).深沉鬱結。 清 姚鼐 《原任少詹事張君權厝銘》:“為詩示余,多憤慨深鬱之詞,蓋其所志遠矣。”《詩刊》1978年第3期:“雖以詩情深郁見長,有時卻迸出詩的哲理的閃光。”
流水
(1) 流動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銷售額
流水收入
(3) 立即;趕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說
激激
(1).急疾貌。 宋 蘇軾 《和蘇州太守王規甫侍太夫人觀燈》之二:“翻翻緹騎走香塵,激激飛濤射火輪。” 宋 沉遼 《白石爛望齊山》詩:“拏舟欲過 白石爛 ,江風激激無纖埃。”
(2).象聲詞。急流聲。 唐 韓愈 《山石》詩:“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宋 秦觀 《龍井題名記》:“草木深鬱,流水激激悲鳴。” 鍾動 《歸途見當離花有賦》詩:“眾響時不忘,激激幽泉澌。”
水清澈貌。《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戰城南》:“水深激激,蒲葦冥冥。”
悲鳴
悲傷地叫
絕望的悲鳴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秦觀名句,龍井題名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