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答劉季孫》
全文:
偶著儒冠敢陋今,自憐多負少時心。
輊軒已任人前後,揭厲安知世淺深。
挾策有思悲慷慨,負新無力病侵淫。
愧君綠綺虛投贈,更覺貧家報乏金。
參考注釋
輊軒
軒輊。引申為高低、輕重。 清 歸莊 《祭吳母王夫人文》:“諸子色養,板輿輊軒,佳時吉日,遊覽家園。” 劉師培 《<駢文讀本>序》:“惟是音泮輊軒,象昭明兩,比物醜類之規,切響浮聲之軫,後賢斯闓,古或未昭。” 羅惇曧 《文學源流》:“譬諸 泰 華 等峙,眾山爭朝,東西畫疆,岡巒迥亙,語夫輊軒,無乃強詞。”
任人
(1) 任用、使用人
(2) 聽任、聽憑別人
前後
(1) 早於或遲於某一特定時間的一段時期
冬之望日前後。——清· 林覺民《與妻書》
春節前後
(2) 大約在特定的時間
在1969年前後
(3) 指時間上從開始到結束
全場演出前後用了兩小時
(4) 總共
她前後來過四次
(5) 某一地點的前面和後面
宅院前後都已綠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後受敵
揭厲
謂高舉而揚厲之。 唐 芮挺章 《<國秀集>序》:“及源流浸廣,風雲極致,雖發詞遣句,未協風騷,而披林擷秀,揭厲良多。” 唐 杜甫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哀贈竟蕭條,恩波延揭厲。” 楊倫 箋註:“延揭厲,言國恩之及,尚待高揭而揚厲之。”
涉渡。 漢 王充 《論衡·須頌》:“故夫廣大,從橫難數;極深,揭厲難測。” 唐 王維 《燕子龕禪師》詩:“跳波誰揭厲,絶壁免捫摸。”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七月初六日……踰坳,抵來所涉 安靈 西堰,則水勢洶湧,洵非揭厲所及。” 清 錢謙益 《鶴林法師塔銘》:“讀吾之銘,其亦思褰裳而揭厲也耶?”
淺深
(1).深和淺。《禮記·王制》:“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讚》:“雖淺深不同,詳略各異,其褒德顯榮,典章一也。” 宋 蘇軾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其志不同,故其術有淺深,而其成功有巨細。” 郭沫若 《羽書集·由“有感”說到氣節》:“悲歌 燕 趙 已消沉,淪落何須計淺深?”
(2).深厚。 宋 蘇舜欽 《啟事上奉寧軍陳侍郎》:“自爾家事細微,必為賙給,使舉族免於流轉,得專孝思,其為惠淺深,以此可見。”
王安石名句,答劉季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