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閩中鄭君炎南仲兩魁鄉賦比自霅教為昌化簿》
全文:
三山鵠袍十萬眾,兩紀知名鄭南仲。
妙年官賦甲秋闈,一發輒中仍再中。
豈知天地大變革,原夫八韻竟無用。
雖然改爾亦得力,斗南斗北聲價哄。
黃金台降中書敕,水晶宮請博士俸。
得人豈必泥古法,省場舍選同鄉貢。
儒風未盡棄端章,學徒尚多習弦誦。
但苦官冷飯不足,三載誑腹虀百瓮。
終更受代頗已久,始聞巨軸以詩送。
定是弟子多賢才,吳興先生實梁棟。
即今佐邑號為簿,尹丞不殊權任重。
況乃唐昌風俗淳,山深歲稔少爭訟。
丈夫詎皆作卿相,一命關係民疾痛。
偏見私意勿力競,潛轉密移但微諷。
方冊頻窺身盡貧,苞苴不納心奚恐。
崇卑有無置度外,時一極目天宇空。
江東接壤異西浙,桑蠶春忙田晚種。
樽俎盤饌極儉嗇,無大牲臠及乳湩。
吾聞易彖識時義,未妨枳棘棲鸞鳳。
聊復亦耳磨歲月,慎勿輕為棺糞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裡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詳“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
鵠袍
白袍。古代應試士子所服。 宋 楊萬里 《送項聖與詣太常》詩:“鵠袍詣闕柳袍歸,來年書院更光輝。” 宋 方岳 《送劉仲子就試》詩:“鵠袍纔脫須重讀,六籍久為場屋苦。” 元 王逢 《寄林季文周叔彬二進士時訓松庠弟子員》詩:“鵠袍聯射圃,魚飯獨經帷。”
十萬
數目。一百個千。用以形容數量極多。《孟子·公孫丑下》:“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漁陽》詩:“繫書請問 燕 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宋 陸游 《好事近》詞:“驅退睡魔十萬,有雙龍蒼璧。” 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 。”
知名
(1) 出名。聲名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 聞知其名聲或名字
岸旁草樹密,往往不知名
(3) 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禮記》
方回名句,閩中鄭君炎南仲兩魁鄉賦比自霅教為昌化簿名句
名句推薦
勢利朋儔隨處有,詩章行輩逐年無。
羅太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