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孫應時的《和和人周次山行》
全文:
籍甚多聞友,非徒一字師。
可人徐孺子,愛客鄭當時。
苦意頻攜酒,想過共話詩。
瓊瑤何日報,松竹歲寒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籍甚
盛大;盛多。《漢書·陸賈傳》:“ 賈 以此游 漢 廷公卿間,名聲籍甚。” 王先謙 補註引 周壽昌 曰:“籍甚,《史記》作‘藉盛’,蓋籍即藉,用白茅之藉,言聲名得所藉而益盛也。”《文選·王儉<褚淵碑文>》:“光昭諸侯,風流籍甚。” 劉良 註:“籍甚,言多也。”《魏書·崔子元傳》:“﹝ 崔子元 ﹞乃奏其父書,曰:‘臣亡考故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前將軍、 齊州 大中正 鴻 ……多識前載,博極羣書,史才富洽,號稱籍甚。’” 唐 皇甫冉 《送榮別駕赴華州》詩:“還將海沂詠,籍甚 漢 公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年餘游泮,才名籍甚。”
多聞
見多識廣
博學多聞不是一件壞事
非徒
不但;不僅。《孟子·公孫丑上》:“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南朝 宋 謝靈運 《郡東山望溟海》詩:“非徒不弭望,覽物情彌遒。” 明 李東陽 《永嘉縣學奎光閣記》:“積書數千卷,庋置其中,以資講誦,博見聞,非徒為登臨眺望之具也。”
一字師
謂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切磋》載 李相 讀《春秋》, 叔孫婼 之“婼”應讀“敕略切”, 李 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補遺》卷十三:“ 楊誠齋 與同舍談及 於寶 。一吏進曰:‘乃 乾寶 ,非 於 也。’問何以知之?吏取韻書以呈,‘乾’字下*注云: 晉 有 乾寶 。 誠齋 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師。’”又 清 乾隆 時有某方伯蒞 浙 ,見文牘中有“鱉子亹”三字,一吏謂“亹”見於《大雅·鳧鷖》,舊注音門,方伯謂“子即吾一字師”。見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鱉子亹》。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一字師》:“ 鄭谷 在 袁州 , 齊己 攜詩詣之。有《早梅》詩云:‘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 谷 曰:‘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 齊己 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 谷 為‘一字師’。”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卷一載 元 薩天錫 送 濬天淵 入朝,有“地濕厭聞 天竺 雨,月明來聽 景陽 鐘”之句,“聞者無不膾炙,惟 山東 有一叟鄙之……曰:‘措詞固善,但聞字與聽字一合耳!’公曰:‘當以何字易之?’叟徐曰:‘看 天竺 雨。’詰其‘看’字,叟曰:‘ 唐 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公俯首拜為‘一字師’。” 宋 曾吉父 《送汪內相赴臨川詩》有“白玉堂中曾草詔,水晶宮裡近題詩”。 韓子蒼 改“中”為“深”,改“里”為“冷”, 吉父 聞之以 子蒼 為一字師。見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卷三。又 五代 張迥 《寄遠詩》有“蟬鬢凋將盡,虬髥白也無”句, 齊己 改“白也”為“黑在”, 迥 遂拜作一字師。見 宋 阮閱 《詩話總龜·評論二》引《郡閣野談》。
孫應時名句,和和人周次山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