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耿緯 《雜曲歌辭涼州詞》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耿緯的《雜曲歌辭涼州詞》
全文:
國使翩翩隨旆旌,隴西岐路足荒城。
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氈裘
(1) 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毛制的衣服
(2) 指代北方民族
氈裘之長。——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牧馬
(1).牧放馬匹。《莊子·徐無鬼》:“七聖皆迷,無所問塗,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暖日廣川,牧馬養習,以俟強大。”
(2).古代作戰多用戰馬,故常以“牧馬”指駐防、戍邊或胡騎南侵。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偃師 張幕, 河陽 牧馬,雖接戰於 富平 ,已連營於 官渡 。” 唐 溫庭筠 《送并州郭書記》詩:“塞城牧馬去,烽火射鵰歸。” 唐 無名氏 《胡笳曲》:“ 漢 家自失 李將軍 ,單于公然來牧馬。” 宋 楊萬里 《國勢》中:“是時虜之創痍未盡,而勢力未全盛也。而今者狠然有窺吾 淮 甸,南下牧馬之意。”
(3).放牧的馬。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 唐 李益 《塞下曲》:“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羣嘶邊草緑。”
(4).引申指胡騎或征騎。 唐 杜甫 《近聞》詩:“近聞 犬戎 遠遁逃,牧馬不敢侵 臨洮 。” 清 顧炎武 《哭楊主事廷樞》詩:“牧馬飲 江 南,真龍起 芒碭 。”
胡雛
(1). 胡 人小兒; 胡 人僮僕。 唐 岑參 《衛節度赤驃馬歌》:“紫髯 胡 雛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 唐 蘇郁 《詠和親》:“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 胡 雛虜更多。” 明 湯顯祖 《紫釵記·回求仆馬》:“不用吹簫《僮約》,結柳 奴星 ,有剪髮 胡 雛。好教你垂鞭接馬玉童扶,衣箱別有平頭護。”亦指年輕的外國人。 陳三立 《王木齋見過話海上舊遊》詩:“輕雷初在樓臺外,閒數胡雛緩緩歸。”
(2).對 胡 人的蔑稱。亦特用為對 後趙 石勒 、 唐 安祿山 的蔑稱。《晉書·石勒載記上》:“年十四,隨邑人行販 洛陽 ,倚嘯 上東門 。 王衍 見而異之,顧謂左右曰:‘向者 胡 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馳遣收之,會 勒 已去。”《新唐書·張九齡傳》:“ 安祿山 初以 范陽 偏校入奏,氣驕蹇, 九齡 謂 裴光庭 曰:‘亂 幽州 者,此 胡 雛也。’” 唐 杜甫 《中夜》詩:“ 胡 雛負恩澤,嗟爾太平人。” 仇兆鰲 註:“負恩澤,追恨 祿山 ,蓋自 天寳 初而禍綿不息,致不能為太平之人也。”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六:“ 張巡 之守 睢陽 , 玄宗 已幸 蜀 , 胡 雛方熾,孤城勢蹙。” 明 劉基 《煌煌京洛行》詩:“妖星入太極, 胡 雛登御床。”
日暮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日暮時分,炊煙裊裊
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三兩
約數,表示少量。《漢書·蕭何傳》:“諸君獨以身從我,多者三兩人, 蕭何 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宋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三兩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無招對。” 馬烽 《三年早知道》:“他三兩步就跑到我跟前,熱情地和我握手。”
耿緯名句,雜曲歌辭涼州詞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