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祖謙的《與同館游張氏園分韻得日字》
全文:
出門厭囂塵,入門倦拈畢。
駕言城北園,滯思頓覺失。
方池環修篁,廣陌衛行栗。
先雪梅已苞,後霜草猶茁。
上躋極高明,旁穿復深密。
主人真喜事,秀句屢盈帙。
招呼文字飲,及此三餘日。
山林與鐘鼎,零茂本非匹。
斯游豈偶然,書板記甲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招呼
(1).用言語、手勢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喚。 唐 趙嘏 《十無詩寄桂府楊中丞》:“東省南宮興不孤,幾因詩酒謬招呼。” 宋 蘇軾 《新釀桂酒》詩:“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老殘遊記》第二十回:“派人到省城裡招呼個大戲班子來,並招呼北柱樓的廚子來,預備留 老殘 過年。”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一章:“我在屋子裡招呼了一聲,他竟沒有聽見。”
(2).招附;招撫。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 肜 乃思所以離間二寇,以分其勢。招呼 鮮卑 ,示以財利。”《三國志·蜀志·諸葛誕傳》:“後 毌丘儉 、 文欽 反,遣使詣 誕 ,招呼 豫州 士民。”
(3).用言語、點頭、招手、行禮等方式表示問候。《老殘遊記》第二回:“這一羣人來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兒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兒的多。”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一:“ 老孫頭 接二連三地跟從 元茂屯 出來的趕車的招呼,問長問短,應接不停。”
(4).照料;關照;照管。《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我想著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我跟車間的姐妹說一聲,有啥動靜,她們會來招呼你的。” 李季 《五月端陽》三四:“幾十里路上請醫生,全村人招呼著一個傷員。” 趙樹理 《小經理》:“你慢慢養著吧,不要著急,合作社的事情我暫且招呼幾天!”
(5).接待;應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侄少爺來到,本該要好好的招呼;因為老爺今日出門……等老爺回來時,再請少爺來罷。” 葉紫 《行軍掉隊紀》五:“這山坳里十多家店家,就只有他家的生意興盛。招呼好,飯菜好,並且還能夠保險客人平安。”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二章:“ 劍平 的職務是站立櫃檯招呼顧客。”
(6).扶持;抬舉。 趙樹理 《李有才板話》九:“ 小元 他原來是你們招呼起來的人,只要 恆元 一倒,還有法子叫他變過來。”
文字飲
謂文人間把酒賦詩論文。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 長安 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宋 王十朋 《與鄭時敏登樓把酒》詩:“千里相從文字飲,不辭費盡杖頭錢。”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飲量》:“ 蒲城 今日風氣遠不如昔,不但談藝無人,即豪飲者亦少,文字飲更不待言。”
三餘
(1).《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明帝 時大司農 弘農 、 董遇 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遇 言:‘﹝讀書﹞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 遇 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後以“三餘”泛指空閒時間。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余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 宋 蘇軾 《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詩:“醉飽高眠真事業,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元白揣摩》:“男兒事業在三餘,學就須乘駟馬車。” 柳亞子 《書贈張鏡潭》詩:“最是 津南 人物美,三冬圖史伴三餘。”
(2).指 餘干 、 餘姚 、 餘杭 三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漢 末童謡云:‘天子當興東南三 餘 之間。’”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地理·三餘》:“ 餘乾 、 餘姚 、 餘杭 。”
呂祖謙名句,與同館游張氏園分韻得日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