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清之的《孟童中異科而還來訪余於行都賜第輒贈以詩》
全文:
在昔昌黎公,序贈張童子。
獨出超等夷,芳名駕青史。
君門藹世勛,夐軼四平李。
宗社方同休,彪炳見孩稚。
天庭插犀角,星眸炯秋水。
誦書如焦琴,高下涵角祉。
朱門共駭聽,洗此箏笛耳。
老翁欲笞兒,眼看拾青紫。
一朝聞九關,齎予出周篚。
我朝晏與楊,炳炳貴名起。
願子志遠大,勤學踵前軌。
家尊我相知,作詩贈歸騎。
參考注釋
炳炳
(1).光彩照耀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宛宛黃龍,興德而升,采色玄耀,炳炳輝煌。”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下:“共會於 國忠 宅,將同入禁中,炳炳照灼,觀者如堵。”《說岳全傳》第六回:“五星炳炳聚奎邊,多士昂昂氣象鮮。”
(2).昭明貌。 唐 孫樵 《寓汴州觀察判官書》:“執事三從事 盧公 ,其所以佐 盧公 使炳炳不磨於世者, 襄陽 南渡之民,皆能道之。” 宋 陳亮 《祭宗式之文》:“我脫囚繫,理亦炳炳。” 清 龔自珍 《武顯將軍福建海壇鎮總兵官丁公神道碑銘》:“再告下車者曰:是百戰百克而無炳炳於時者。”
(3).指文采鮮明。 唐 張說 《處士元公碣銘》:“嗟我處士,炳炳其文。” 明 宋濂 《國朝名臣序頌·竇文正公默》:“有卓 竇公 ,誾誾而馴,雍雍而惇,炳炳而文。”
貴名
(1).顯貴的聲名。《荀子·儒效》:“則貴名白而天下願也。” 楊倞 註:“貴名,謂儒名可貴。白,明顯。”《韓詩外傳》卷四:“ 文王 欲立貴道,欲白貴名,兼制天下,以惠中國,而不可以獨,故舉是人而用之。” 宋 袁燮 《上中書陳舍人》詩之二:“貴名豈不欲,名盛復難居;所以古君子,謹終如厥初。” 元 虞集 《跋<王贊善遺事>後》:“觀其受命於 世祖 者,誠非徒加貴名以為具臣也哉。”
(2).以名為貴。《管子·樞言》:“名正則治,名倚則亂,無名則死,故先王貴名。” 漢 徐幹 《中論·考偽》:“ 仲尼 之所貴者,名實之名也;貴名,乃所以貴實也。” 唐 陸龜蒙 《漁具詩·罩》:“貴得不貴名,敢論魴與鯉。”
(3).動問他人名字的敬語。《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茶畢,遂問:‘仙翁高姓貴名?’”
鄭清之名句,孟童中異科而還來訪余於行都賜第輒贈以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