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長卿的《鷓鴣天(晨起,忽見大鏡,睹物思人,有感而作)》
全文:
睡覺扶頭聽曉鍾。
隔簾花霧濕香紅。
翠搖鈿砌梧桐影,暖透羅襦芍藥風。
閒對影,記曾逢。
畫眉臨鏡霎時同。
相思已有無窮恨,忍見孤鸞宿鏡中。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孤鸞
(1).孤單的鸞鳥。比喻高人隱士。 南朝 梁 江淹 《贈煉丹法和殷長史》:“譬如明月色,流采映歲寒。一待黃冶就,青芬遲孤鸞。”
(2).孤單的鸞鳥。比喻失去配偶或沒有配偶的人。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二二:“抱松傷別鶴,向鏡絶孤鸞。”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鏡里,孤鸞別鶴之哀;竹死城崩, 杞 婦 湘 妃之怨。” 宋 張先 《卜運算元》詞:“臨鏡無人為整裝,但自學孤鸞照。” 明 張珽 《龍膏記·空訪》:“長垂天幔孤鸞舞,旋炙銀笙雙鳳語。” 清 李漁 《意中緣·誑姻》:“多應是犯孤鸞,紅顏數奇。”參見“ 孤鸞照鏡 ”。
(3).琴曲名。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五:“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宋 蘇軾 《歐陽晦夫惠琴枕》詩:“《孤鸞》、《別鵠》誰復聞,鼻息齁齁自成曲。”
趙長卿名句,鷓鴣天(晨起,忽見大鏡,睹物思人,有感而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