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高吉的《胡不歸二首》
全文:
客從暑中來,清風入我戶。
佩帶楚蘭香,囊癯湘蘺句。
一笑忘形骸,百年示肺腑。
烹鯉喚麴生,勞苦竹學處。
遠遊焉倀倀,歸夢應栩栩。
回首白雲飛,下有白髮母。
白髮不堪剪,兒去定何所。
頻頻占鵲喜,嗷嗷待鳥哺。
去時萱始華,執手淚如雨。
萱華幾飄風,月落啼杜宇。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頻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或情況在一定時間或範圍內重複出現,相當於“屢次”、“連續多次”
頻頻舉杯
鵲喜
鵲的鳴叫聲。舊傳以鵲鳴聲兆喜,故稱。 唐 宋之問 《發端州初入西江》詩:“破顏看鵲喜,拭淚聽猿啼。” 宋 沉瀛 《減字木蘭花·好惡》詞:“瞻烏爰止。不是檐前聞鵲喜。”《古今小說·簡帖僧巧騙皇甫妻》:“鵲喜噪晨樹,燈開半夜花。”
嗷嗷
亦作“嗸嗸”。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註:“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清 趙翼 《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
(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嘆·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註:“嗷嗷,呼聲也。” 管樺 《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
(3).眾口愁怨聲。 漢 賈誼 《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資治通鑑·晉穆帝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 胡三省 註:“嗷嗷,眾口愁聲。”
(4).形容眾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嗸嗸。” 顏師古 註:“嗸嗸,眾聲也。”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梁啓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
高吉名句,胡不歸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