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王灣的《秋夜寓直即事懷贈蕭令公裴侍郎兼通簡南省諸友人》
全文:
聖主萬年興,賢臣數載升。
古靈傳岳秀,宏量稟川澄。
畿甸舉長策,風霜秉直繩。
出車遙俗震,登閣滿朝稱。
賦簡流亡輯,農安政理憑。
還家新長幼,巡壟舊溝塍。
忠梗大勛立,寰瀛墮業懲。
焚香兼御史,懸鏡委中丞。
旟隼當朝立,台驄發郡乘。
司徒漢家重,國典潁川征。
雲路俄平入,台階忽上凌。
秉鈞調造化,宣綍慰黎烝。
金省方秋作,瑤軒直夜憑。
中書贈陳準,右相簡王陵。
三傑賢更穆,百僚歡且兢。
搖懷及賓友,計曲辨淄澠。
閶闔暝陰散,鉤陳爽氣凝。
月深宮樹轉,河近禁樓冰。
卑吏夙驅策,微涓效斗升。
望麾宵繼火,書板曙懷蒸。
彼此雖流盼,規模轉服膺。
惠將霄漢隔,勞或歲時矜。
位重恩寧濫,才輕懾不勝。
林巒甘獨往,疵賤苦相仍。
敢忘銜花雀,思同附驥蠅。
平生逐鳥雀,何日嗣蒼鷹。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中書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李賢 註:“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 裴松之 注引《吳歷》:“ 亮 數出中書視 孫權 舊事。”
(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 漢 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 隋 唐 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
(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 隋 、 唐 時為中書省的屬官。 明 清 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書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潞公 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 荊公 行至題下。”
(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 祖龍 , 江淹 親向夢中逢。”參見“ 中書君 ”。
右相
官名。 春秋 齊景公 始置左右相各一, 秦 及 漢 初因之。 文帝 以後置丞相一人。 北齊 、 北周 設左右丞相。 唐玄宗 開元 初年改左右僕射為尚書左右丞相, 天寶 初復其舊,乃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 南宋 、 元 、 明 皆曾設左右丞相,後廢。
王灣名句,秋夜寓直即事懷贈蕭令公裴侍郎兼通簡南省諸友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