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道純的《百字令 贈通庵》
全文:
太初一點,本靈明、元自至純無親。
執著些兒千里遠,悟得只消時霎。
方寸中虛,纖塵不立,何用調庚甲。
承當得去,目前方信無法。
箇中顯訣難傳,無名可喚,貴在心通達。
信手拈來君薦取,無罅豈容針*。
人我山頭,是非海里,更要知生殺。
養其無象,忘形靈地開發。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太初
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氣。《列子·天瑞》:“太初者,氣之始也。”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在昔太初,玄黃混並,渾沌鴻濛,兆朕未形。”《雲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時, 老君 從虛空而下,為太初之師。”
(2).指太古時期。 唐 吳筠 《高士詠》序:“太初渺邈,難得而詳。” 宋 鄭樵 《通志·總序》:“惟 梁武帝 為此慨然,乃命 吳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終 齊 室。”
(3).道家指道的本源。《莊子·知北游》:“以無內待問窮,若是者,外不觀乎宇宙,內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大初,道本也。”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靈明
(1).指太陽的御者 羲和 。 漢 焦贛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烏,靈明為御。”
(2).神靈,神明。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毀頓,憑附之質,丹青之飾,暗昧不圭,不稱靈明。”
(3).明潔無雜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四:“宿昔秉心誓,靈明將見期。” 宋 蘇轍 《勸子瞻修無生法》詩:“除卻靈明一一空,年來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須要外示放曠,內寶靈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遙碧落。”
(4).通靈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學>問》:“何謂心?身之靈明,主宰之謂也。” 明 張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書》:“但此中靈明,雖緣涉事而見,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於外得矣!” 清 黃宗羲 《與友人論學書》:“先儒以靈明知覺為心,蓋本之乾知。”
(5).聰明,智慧。 晉 王珣 《歌太宗簡文皇帝》詩:“靈明若神,周淡如淵。” 清 黃宗羲 《姜友棠詩序》:“顧今之為詩者,才入雅道,便涉藝門……紛紜膠臈,自錮其靈明。” 李大釗 《<晨鐘>之使命》:“老輩之靈明,蔽翳於經驗。”
(6).指精神。 廖仲愷 《留訣內子》詩:“我身雖去靈明在,勝似屠門握殺刀。”
元自
猶言原本,本來。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二:“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南宋紀·高宗》:“ 金 人元自識人。”
無親
(1).猶言沒有偏愛。《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河上公 註:“天道無有親疎,唯與善人。”《後漢書·李固傳》:“天道無親,可謂祇畏。”
(2).沒有親近、貼心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惠 懷 無親,外內棄之。”
(3).不近人情;苛刻。《史記·張儀列傳》:“夫 趙王 之狠戾無親,大王之所明見,且以 趙王 為可親乎?”《晉書·呂光載記》:“ 商鞅 之法至峻,而兼諸侯; 吳起 之術無親,而 荊 蠻以霸。”《宋書·晉熙王昶傳》:“ 晉熙太妃 謝氏 ,沉刻無親,物理罕比。”
李道純名句,百字令 贈通庵名句
名句推薦
半嶺夕陽照,千林翠影鮮
乾隆《 * 泉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