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鳴曉角調如語,畫樓三會喧雷鼓

尹鶚菩薩蠻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尹鶚的《菩薩蠻》

全文:
隴雲暗合秋天白,俯窗獨坐窺煙陌。
樓際角重吹,黃昏方醉歸。
荒唐難共語,明日還應去。
上馬出門時,金鞭莫與伊。
鳴鳴曉角調如語,畫樓三會喧雷鼓
枕上夢方殘,月光鋪水寒。
蛾眉應斂翠,咫尺同千里。
宿酒未全消,滿懷離恨饒。
錦茵閒襯丁香枕,銀釭燼落猶慵寢。
顒坐遍紅爐,誰知情緒孤。
少年狂盪慣,花曲長牽絆。
去便不歸來,空教駿馬回。

尹鶚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尹鶚鳴鳴曉角調如語,畫樓三會喧雷鼓書法作品欣賞
鳴鳴曉角調如語,畫樓三會喧雷鼓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曉角

報曉的號角聲。 唐 沉佺期 《關山月》詩:“將軍聽曉角,戰馬欲南歸。” 唐 袁郊 《甘澤謠·紅線》:“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驚而試問,即 紅綫 迴矣。” 元 陳櫟 《春先亭賦》:“宜曉角之悲壯,任吹笛於高樓。”

畫樓

雕飾華麗的樓房。 唐 李嶠 《晚秋喜雨》詩:“聚靄籠仙閣,連霏繞畫樓。” 宋 李清照 《浪淘沙·閨情》詞:“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紅樓夢》第二八回:“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三會

指 彌勒佛 的三次說法大會。佛教稱兜率天彌勒降生 翅頭末城 ,學道成佛,在 華林園 龍華樹下開三次法會。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見《彌勒下生經》。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三會濟濟, 華林 之道未孚;千尺嚴嚴, 穰佉 之化猶遠。”

雷鼓

亦作“ 雷皷 ”。亦作“靁鼓”。1.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時所用。《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 鄭玄 註:“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周禮·春官·大司樂》:“靁鼓靁鞀,孤竹之管, 雲和 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文選·張衡<東京賦>》:“雷鼓鼝鼝,六變既畢。” 薛綜 註:“雷鼓,八面鼓。” 唐 楊炯 《盂蘭盆賦》:“雷皷八面,龍旂九斿。”

(2).小鼓。猶今之撥浪鼓。《元史·禮樂志二》:“雷鼓二,制如鼓而小,鞔以馬革,持其柄播之,旁耳自擊,郊祀用之。”

(3).大鼓,以聲大如雷,故稱。《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 楊倞 註:“雷鼓,大鼓,聲如雷者。”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若不一叩洪鐘,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

(4).指大鼓發出的如雷鼓聲。 唐 盧綸 《和張僕射塞下曲》之四:“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5).掛在 會稽 城門上的鼓。 清 錢謙益 《奉贈會稽倪太公十四韻》:“揮灑剡藤成五色,鏗鍧雷鼓有餘音。”參見“ 雷門 ”。

(6).指雷,雷聲。《管子·內業》:“不言之聲,疾於雷鼓;心氣之形,明於日月。”《文選·枚乘<七發>》:“混混庉庉,聲如雷鼓。” 李善 註:“混混庉庉,波浪之聲也。《越絶書》:‘ 越王 勾踐 曰:浩浩之水,聲音若雷霆。’”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三折:“振乾坤,雷鼓鳴;走金蛇,電影開。” 明 夏完淳 《觀濤》:“海女霓旌乍有無,雷鼓填填 屏翳 怒。”按, 屏翳 ,雷神名。

亦作“ 雷皷 ”。亦作“靁鼓”。擂鼓,打鼓。雷,通“ 擂 ”。 三國 魏 曹操 《船戰令》:“雷鼓一通,吏士皆嚴。再通,什伍皆就船。”

尹鶚名句,菩薩蠻名句

詩詞推薦

鳴鳴曉角調如語,畫樓三會喧雷鼓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