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真弔古往,借言聊自引

張鎡雜興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鎡的《雜興》

全文:
山川萬代留,人物有時盡。
慷慨羊叔子,登臨重嗟憫。
功名垂橐來,老去載倉囷。
焉有利在民,轉盼聲即泯。
非真弔古往,借言聊自引
湛也窮其心,欲嘿不能忍。
惜昧無去來,徒知幻與影。

張鎡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古往

往昔。 唐 元稹 《敘詩寄樂天書》:“其中有旨意可觀而詞近古往者,為古諷。”《敦煌曲子詞·菩薩蠻》:“ 燉煌 古往出神將,感得諸蕃遙欽仰。”

借言

猶藉口,假託的理由。 明 張居正 《乞鑑別忠邪以定國是疏》:“然此二端,皆借言也。至末後一段,謂皇上當獨攬乾綱,不宜委政於眾所阿附之元輔,此則其微意所在,乃陷臣之機穽也。”

自引

(1).自*殺。《後漢書·虞詡傳》:“ 防 必欲害之,二日之中,傳考四獄,獄吏勸 詡 自引。 詡 曰:‘寧伏歐刀以示遠近。’”《後漢書·梁節王暢傳》:“臣小人,貪見明時,不能即時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 晉 潘岳 《寡婦賦》:“感三良之殉 秦 兮,甘捐生而自引。”

(2).自行引退。 漢 賈誼 《吊屈原賦》:“鳳縹縹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遠去。”《後漢書·陳蕃傳》:“時 李膺 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 蕃 獨以清績留。” 宋 葉適 《辭免提舉上清太平宮狀》:“儻若貪榮冒處,不知自引,是彰聖朝濫予之過,而非所以為勸也。”

(3).自己攀引。《漢書·韓延壽傳》:“ 延壽 聞知,即部吏案校 望之 在馮翊時廩犧官錢放散百餘萬。廩犧吏掠治急,自引與 望之 為姦。”

(4).自己抽身。《史記·刺客列傳》:“因左手把 秦王 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 驚,自引而起,袖絶。”

(5).猶自發。 清 陳祚明 《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六:“ 何仲言 詩經營匠心,惟取神會。生乎駢麗之時,擺脫填綴之習;清機自引,天懷獨流,狀景必幽,吐情能盡。”

張鎡名句,雜興名句

詩詞推薦

非真弔古往,借言聊自引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