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送紫陽王山長俊甫如武林五首》
全文:
紛紛肉食笑儒冠,賴有吾徒耐歲寒。
心遠要期來哲共,眼高不受俗書瞞。
樽前笑語窺胸次,燈下工夫見筆端。
好向故都求益友,歸時敢作去時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心遠
(1).心情超逸;胸懷曠達。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體清心遠,邈難極兮。”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不獨江天解空闊,地偏心遠似 陶潛 。”
(2).智慮深遠。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有問心遠之義於 胡文定公 者,公舉 上蔡 語曰:‘莫為嬰兒之態,而有大人之器;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後世之慮。’此之謂心遠。”
(3).感情疏遠。《金*瓶*梅詞話》第三八回:“到如今當面對語,心隔千山,隔著一堵牆,咫尺不得相見,心遠路非遙。”
要期
約定日期。《呂氏春秋·貴因》:“ 武王 入 殷 ,聞 殷 有長者, 武王 往見之,而問 殷 之所以亡。 殷 長者對曰:‘王欲知之,則請以日中為期。’ 武王 與 周公旦 明日早要期,則弗得也。”《史記·孟嘗君列傳》:“今富給者以要期,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
來哲
後世智慧卓越的人。《文選·班固<幽通賦>》:“若胤 彭 而偕 老 兮,訴來哲而通情。” 呂延濟 註:“若得續 彭祖 之年,俱 老聃 之壽,當告之來智與之通情。” 唐 白居易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策》:“精求古人之意,啟迪來哲之懷。” 劉毓崧 《杜觀察<古謠諺>序》:“凡播於時賢者,即可傳之來哲。”
眼高
眼光高。比喻藐視,看不起或要求高。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三折:“今日做了官,就眼高了。”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壽詩》:“舌在未應鳩計拙,眼高渾覺馬羣空。” 魯迅 《吶喊·故鄉》:“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親》:“你是太眼高了,不是我說你,‘越挑越眼花!’”
俗書
(1).通俗流行的書體。 唐 韓愈 《石鼓歌》:“ 羲之 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沉德潛 註:“隸書風俗通行,別於古篆,故云俗書,無貶 右軍 意。” 清 顧炎武 《贈張力臣》詩:“削柎追 宜官 ,俗書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書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一:“ 元章 論 唐 人書,最不喜 柳 ,雲 柳 出 歐陽 ,而為怪醜惡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書。”
(3).通俗流行而有別於正體的字。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辨菴字》:“今俗書‘庵’字,既於篆文無有,又菴非屋,不當從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俗書不可從者,謂古無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間流行的通俗讀物。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今《百中經》前所繪小兒樹,想沿於此。乃知俗書,亦有所本。”
(5).佛門指佛教經典以外的書籍,如《老子》《莊子》等具有哲理性的書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遠 引《莊子》為連類,乃似格義之擬配外書。 安公 聽 遠 不廢俗書,則其通常令弟子廢俗書可知。”
方回名句,送紫陽王山長俊甫如武林五首名句
名句推薦
雲物天中少,煙花歲後來
王羨門《都中閒居》德洽風和,春滿桃源新氣象;星輝雲燦,祥追蒲板舊家風
廖厚初《陳姓德星樓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