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洛意》
全文:
蘅臯駐馬獨依依,寄恨微波帶減圍。
淚跡不成雙玉箸,身輕誰賦六銖衣。
穿針靜夜星榆出,擺手清晨雪絮飛。
目斷風簾舊巢燕,新看先傍杏梁歸。
參考注釋
淚跡
亦作“ 淚跡 ”。亦作“淚蹟”。淚痕。 南朝 齊 謝朓 《同謝諮議詠銅爵台詩》:“芳襟染淚跡,嬋媛空復情。” 唐 鮑溶 《湘妃列女操》:“竹上淚跡生不盡,寄哀雲和五十絲。” 徐銀齋 《胡琴的風波》:“看樣子 鳳蓮 和她爹吵了嘴的,眼睛上還有淚跡。”
見“ 淚跡 ”。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雙玉
(1).一對玉。《左傳·莊公十八年》“皆賜玉五瑴” 晉 杜預 註:“瑴亦作珏,雙玉為珏。”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上:“ 許少伊 右丞, 宣和 間,初除監察御史,夜夢緑衣而持雙玉者隨其後,未幾 劉希范 資政 珏 繼有是除。”
(2).喻指兩個出色的人物。 宋 薛季宣 《二女篇》詩:“二子終孝慈,雙玉澄江映。”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歸田》:“恩波曾出九重天,階前雙玉,早已奮鵬摶。”
(3).喻指美女的兩道淚痕。 後蜀 閻選 《河傳》詞:“西風稍急喧窗竹,停又續,膩臉懸雙玉。”
六銖衣
(1).佛經稱 忉利天 衣重六銖,謂其輕而薄。見《長阿含經·世紀經·忉利天品》。後稱佛、仙之衣為“六銖衣”。 唐 宋之問 《奉和幸大薦福寺》詩:“欲知皇刼遠,初拂六銖衣。” 唐 顧況 《歸陽蕭寺》詩:“身披六銖衣,億刧為大仙。” 前蜀 韋莊 《送福州王先輩南歸》詩:“八韻賦吟 梁苑 雪,六銖衣惹 杏園 風。名標玉籍仙壇上,家寄 閩山 畫障中。”
(2).常借指婦女所著輕薄的紗衣。 宋 周邦彥 《鵲橋仙》詞:“晚涼拜月,六銖衣動,應被 姮娥 認得。” 清 俞兆晟 《吳宮曲》:“自裁白紵六銖衣,回雪流風侍君側。”
楊億名句,洛意名句